保护少年的中枢神经系统,也就是爱护他的心脏和整个机体。教师应该掌握一种最巧妙的工具,使人道、 同情心以及对少年短处的宽容态度都能暗含于其中,这个工具就是语言。千万要当心,可别使你的话变成为一根鞭子去触碰娇嫩的身体,灼伤它并使它永远留下难看的伤疤。少年时代之所以显得如同荒漠一般,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触碰存在。富有哲理和同情心的话,就像是一种生命之水,它能给人以安慰,产生乐观的生活感悟,激发正义必胜的信念。(《育人三部曲》,第416页)
朱永新解读
作为大脑发育正处于关键时期的少年来说,这个时候的神经系统是不稳定的,经常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只要稍有不慎或触及不当,少年就会“暴跳如雷”“火冒三丈”。所以,父母和教师的语言就显得特别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教育者说出的话是真诚的肺腑之言时,只有当他的话里不掺虚假、不抱有成见、没有“谴责”和“痛斥”学生的意愿时,才能达到保护和爱惜少年的心灵的目的。而“刻意挑选一些尖刻的字眼,以便让少年产生强烈的感受,这是一个人缺乏最起码的教育常识的表现。”也就是说,父母和教师的呵斥在教育中本来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工具,“用这个工具去对待少年,只能说明是教育上的无知。”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的少年,已经不是儿童时期的他,他不仅不会对父母和老师经常言听计从,还会表现出相当的逆反心理。“想用呵斥来压制少年的倔强,迫使他们处于一种颤巍巍的俯首帖耳的听话状态,这就如同是挤压弹簧,我们愈是用力挤压它,危险就愈大,因为它会压断或者是反弹起来击中那个挤压它的人。”
亲爱的父母们,还是让你们的话充满柔情和智慧吧,让你的话成为真正的生命之水,滋润少年的心田。
网友感言
莫然:教育的技巧很多时候表现为使用语言的技巧,多说少说,何时何地说,如何说,关键在于抓住听者。
静听花开dxy:这几天,我正遭遇到这样的事情,仿佛一夜之间,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以前的幽默、沉稳不见了,每当我检查作业,让他改正歪七扭八的字时,他就表现的很不耐烦,时不时的还敲敲打打。昨晚我突然意识到,青春期的“风暴”要来了,恰好今天的晨诵又给我提示,让我警醒,尖刻、痛斥不仅于事无补,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语言的技巧在这个时候凸显。话语是心灵的表达,让我们的话充满柔情和智慧,滋润孩子的心田。
祁县开心王:嗯,父母的个人成长和陪伴孩子,需要爱心和语言、行为的有机统一。给自己的爱找到合适的语言、行为的表达形式,本身就是真善美的要求和演绎。做为生命之水的语言,在这里有着影响深刻和影响深远的多重意义和价值。那么,怎样才算会说话,说话好呢?这也正是我在这里想要学习掌握的主要内容之一。
橙黄橘绿时:儿子正处于这个阶段,对此很有感触。我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更深入的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同时,加强自身的学习修炼,提升与孩子沟通的水平与技巧,让我的话成为爱护、促进孩子成长的有益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