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由内而外”

“由内而外”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没有受到老师强迫的前提下,如果一个学生努力学习某一知识,可以认为他受到了内部激励。然后,学生们被编入此前安排好的小组。其中一项实验是使用氯化钴试纸。学生们看到这一变化,老师让学生们推测为什么发生这一变化。按照合格的标准,对每个小组的图表、解说的清晰程度和精确程度进行评分。

在没有受到老师强迫的前提下,如果一个学生努力学习某一知识,可以认为他受到了内部激励。可以对班上的学生试验一下,对他们说,“听着,除非你们自己喜欢做这个活动,我不强迫你们必须参加……”因为有了这个选择权,那些愿意做这个活动的学生肯定会认为这个活动有特别之处,他们很感兴趣,认为这个活动值得去做。

请看接下来的描述。一节初二年级的科学课,你是否能够找出老师使用的哪八个不同的策略,有效触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课程目标: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方程式,并且能够运用多种媒介把这一知识教给其他人。

课程描述:学生们进入实验室,从前排的长凳上拿起教科书和练习册,老师进行点名,学生们从黑板上抄写学习目标。(3分钟)

学生们进行一个有趣的配对游戏,这个游戏与上一次的家庭作业有关。学生们似乎掌握得不错,他们很快地得出答案。(5分钟)

老师把全班学生带到实验室的后面,那里有一块白板。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折起来的纸,上面写有他们的名字和一个问题。然后,学生们被编入此前安排好的小组。老师为每个学生安排了一项任务——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解答出他们的问题(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设计了相同难度的挑战)。每个学生都有双重目标:在团队任务中获得高分,并且在下课之前解开自己的那个问题。

然后,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将在下课前完成这些实验。其中一项实验是使用氯化钴试纸。老师安排一名学生拿着这种试纸让其他学生对它哈气,结果试纸的颜色产生了变化。学生们看到这一变化,老师让学生们推测为什么发生这一变化。(7分钟)

然后,学生们继续开展一组实验,研讨一些难题。例如,你认为什么时候温度更高——空气吸入时,或是空气呼出时?学生们研究哪一个过程获得更多的能量——吸气,或是呼气。学生们使用石灰水、温度计、麦秆和气罐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同时,老师演示一个实验,表明声音在空气中和在二氧化碳中有什么区别。(25分钟)

在一系列实验之后,每个小组被安排到实验室某个区域,他们的任务是,用粉笔在房间的地上画出呼吸系统。在7分钟之后,每个小组被要求向大家解释整个呼吸系统。按照合格的标准,对每个小组的图表、解说的清晰程度和精确程度进行评分。然后,老师要求他们思考,跟两个星期之前他们所作的那个说明报告相比,这一次的说明有哪些进步,并且鼓励他们做出承诺,下一次的说明报告将会在哪一方面做得更好。(7~8分钟)

集合全班学生,让学生们分享这节课上所学的知识,提出他们心中未解开的疑问,以及他们认为最简单的任务和最困难的任务分别是什么。下课时,学生们感谢老师,老师也感谢学生们。(5分钟)


你是否找到了那8个触发因素呢?这名老师帮助学生与学习建立关联、安排挑战,使学习成为一个有趣的过程。她找到一种方式来衡量学生的进步,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她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提供一些实质的选择。最后一点,她努力与每个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

下面是对整节课的概述,清楚地说明这些触发因素。学生们进入实验室,老师与他们打招呼(融洽)。学生们从黑板上抄写下学习目标。学生们玩配对游戏(乐趣、挑战),游戏与他们的家庭作业有关联(能力)。老师带着全班来到实验室的后面,每个学生被发给一张折起来的纸,上面写有他们的名字(融洽)和一个问题。然后,按照此前安排好的分组。老师为每个学生安排一个任务,给每个小组安排一项挑战(挑战)。老师用氯化钴试纸演示一个实验。老师鼓励学生们推测结论(好奇心、想象力)

然后,在他们的小组里,学生们自己继续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挑战、好奇心)。之后,老师要求小组通过有创意的方式展现他们的实验结果(想象、选择)。然后,他们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说明对呼吸系统的理解(挑战、乐趣)。按照标准,对每个小组的图表、解说的清晰程度和精确程度进行评分(挑战、能力)。最后,老师要求他们思考,跟两个星期之前他们所作的那个说明报告相比,这一次有哪些进步,并且鼓励他们做出承诺,下一次的说明报告将会在哪一方面做得更好(能力、关联)。在这堂课的最后5分钟,学生们分享他们在这节课上所学的知识(能力),提出他们心中未解开的疑问(好奇),以及他们认为最简单和最困难的任务分别是什么。下课时,学生们感谢老师,老师也感谢学生们(融洽)

这些描述并不能充分地说明这节课的效果。整节课从头到尾,融洽、挑战、乐趣都显而易见,老师运用这些动机触发因素有助于学生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根据学生在科学学科的参考分数来衡量)

alt

在这节课上,老师使用了所有8种触发因素。为了使学生们处于高度的专注状态,并不一定要使用所有策略。但是,根据我们观摩了上百节课的经验,除非老师应用了上述的策略,不然的话,学生们的注意力不可能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