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们的经验来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有四个:知识、态度、技巧、习惯。
◎ 学生缺乏足够的知识
为了获得进步,学生们需要准确了解自己当前的知识水平。学习注意力非常集中的学生还应该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知道为什么需要坚持不懈、听取建议、努力学习。这是因为他们正在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而努力。有趣的是,在我们教过的数千名学生中,并不一定是“问题学生”对学习最没有兴趣。一些学生在小时候受过某种伤害,这是事实,但这并不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学习的注意力。实际上,如何将那些往事放下并且活在当下,这才是决定他们注意力集中的关键。
◎ 学生缺乏正确的态度
一些学生不能或不愿意与老师一起踏上学习之旅。我们这里指的并不是特殊的学习障碍,或是心理因素(例如,不健康的睡眠或饮食习惯)。我们所说的是后天养成的行为习惯,与他们的自信有关。还有,他们对世间万物运行规律的态度。这一态度可以演变为“后天养成的依赖性”。“后天养成的依赖性”这个术语由心理学家马丁·瑟利格曼首次提出,它指的是人类心中坚信的一系列消极悲观的想法。这些想法通常会阻碍人们进行尝试。具有“后天养成的依赖性”态度的学生坚信自己会失败,他们认为坚持、冒险都没有必要。这种态度可能会发展成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
◎ 学生缺乏正确的技巧
对于经常处于专注程度等级1的一个班级来说,拥有正确的技巧至关重要。他们需要个人技巧,例如,清楚地表达自己、积极地倾听、反思他们所学的内容、知道提高成绩必须要做的工作。他们还需要拥有与其他人合作的技巧,以便在社交环境下学到新东西。
◎ 学生缺乏正确的习惯
学习习惯指的是在非刻意的情况下拥有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它演变成一种惯例,或者称其为“规范”。我们知道,如果进行自我反思,就会发现自己既有好的习惯,也有坏的习惯。当谈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时,我们也能够察觉到,他们身上既有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坏的学习习惯。
“在开始阶段就设立一个目标”,这是十分重要的。这句话我们直接引用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话(这本书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对我们而言,似乎经常被评价为“卓越”水准的老师有一个习惯——在开始阶段就设定好目标。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达到的标准是什么,所以他们花时间来培训学生,加强必需的知识、态度和技巧。如果有必要的话,改掉他们的坏习惯。
我们在这里把专注程度等级1a的学生与等级3的学生从四个方面做一下比较。
◎ 在你所教的班上,哪些学生更轻易放弃努力?
◎ 哪些学生坚持尝试使用新方法来接受所学的知识?以下的练习清楚地说明态度是如何形成和改变的:
步骤1:在心中想某个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在开始下一个步骤之前,把他的面貌深深地印入你的头脑之中。
步骤2:看下面这幅图片中的婴儿。
现在,想象一下,你头脑中的那个学生曾经也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婴儿。他对这个世界有着相似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在追求知识和理解的道路上,冒了不少的风险。而且,即使只是穿过房间伸手去拿桌上的饼干这样一件小事,他们也会摔倒好几次,才能够拿到,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没有一个婴儿在半路停下来去思考,“我对这个饼干到底有没有兴趣?”
步骤3:当下一次某个学生表现出没有学习兴趣的迹象时,不要忘记,这是后天习得的行为。而且,后天习得的行为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
步骤4:这么去想:你对待这些学生只有两种选择,没有第三条路。你可以要么什么也不做,要么采取行动。等着这些学生自己转变,这可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根本不可能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