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的材料:简报纸、笔
“共识”是一个非常棒的教学活动。它包括精心策划的团队讨论,为高水平的提问提供机会,激发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需要的资源和材料极少。这个活动可以在很多不同的背景下进行,例如,学生需要讨论和精练他们对某个概念、问题、主题的理解时,或是为了回答“德国在1930年面对的难题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时,需要应用、分析、评估资料证据或案例分析材料。解答一个过去的考试题目时,准备工作也可以运用“共识”。
在某个学习主题的开始阶段,“共识”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可以用来搜集来自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知道这个主题的哪些信息。例如,“公平贸易指的是什么”,这有助于老师安排随后的教学课,确保班上的学生不会重复学习已经知道的内容——如果是那种情况,肯定会扼杀“心流”状态。它也可以提醒老师注意到学生可能对某个概念有误解,需要被纠正过来。
如何应用:班上的学生被分成四人一组。每个小组被分发一张简报,在纸的中间画有一个大大的圆圈。
步骤1:题目被展示在全班人面前。如果有配套的资料证据或案例研究,学生将被要求用5~10分钟的时间去阅读并且分析。
步骤2:每个学生不能出声,在纸上默默地写下他们的答案,除了中间圆圈之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写。根据题目的难度,学生们被要求最多5分钟的时间写下答案。
步骤3:这时候,纸中央的圆圈开始发挥作用。老师给学生们15分钟的时间在小组里开展讨论。当小组的意见达到一个共识时,这个想法被写到圆圈里面,里面代表着共识区。只有大家都认同的共识才可以被写在圆圈中。这迫使学生们对想法进行精练和详细阐明,这样一来,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从中找到认同点。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小组将他们认同的要点按照优先次序进行排列,并且提供支持这些论点的证据。
对能力更强的小组添加互相矛盾的描述,或是提供更加复杂的信息,或是为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定义和框架,这样一来,老师可以加大或减少这个活动的难度,进行区别化教学。当老师在教室来回走动时,她很有可能找到机会给学生提出难题,要求他们详细说明论点,或是鼓励他们提供证据来证明论点。作为一种选择,还可以向某些小组提出挑战,要求他们找出认同的论点之间的因果关联。
步骤4:一般来说,让各个小组与班上的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共识,是一种有帮助的策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建立新的小组,在原先的小组中各选一名成员组成。
一个非常实用的意见反馈活动是“交流意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