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奇的自然

神奇的自然

时间:2023-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原来这种鲜红艳丽的光彩,气象学上称为“霞”,早晨出现的称为早霞,傍晚出现的称为晚霞。天气转雨前,空气中的水滴、尘埃增多,霞的颜色越红。出现早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气和小水滴已经增多,而且云层已从西方天空侵入本地,故可预示未来很快将转阴雨。出现晚霞,说明西边已经雨止云消,天气转晴,而且大红色和金黄红的晚霞,还常常表明大气稳定度转好,故可预示未来天气将转晴。

大气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大气是由一层很厚的无色、无味的气体组成的,既看不见它,又摸不着它,它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

大气并不是一种单纯气体,而是由很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一种是看不见的空气;一种是很活泼的水气;另外还有混合在它们中间的灰尘杂质。

空气是组成大气的主要成分,它是由氮、氧、氩(yà)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混合组成的,其中氮和氧加在一起,就相当于整个大气的99%以上。人们的呼吸,植物制造营养物质,都需要它。可是它在气象上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水气在大气中变化性最大,随着大气冷热的变化,它可以变成水滴,也可以变成冰滴;有时可以增加得很多,我们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它,有时可以减少得很少,甚至一点都没有。云和雨就是水气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凝结而成的。灰尘杂质种类很多,有的是从烟囱里冒出来的烟粒,有的是由海水浪花卷入高空经过蒸发(水变成水气的过程叫蒸发)剩下来的固体,也有的是从道路上或庭院内飞起的尘土。

对于空中的灰尘,人们总是讨厌它,但是它在大气的变化过程中却起很大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小东西,水气没有凝结的核心,就不会结成水滴,天空就不会产生云、雨。所以,灰尘杂质在大气变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不低于其他成分。但是,大气中的灰尘杂质过多,也会对环境造成污(wū)染(rǎn),这是需要防止的。

风是从哪里来的?

风是因为空气冷热不均匀,自己流动刮起来的。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晒到太阳的地方,温度就会慢慢上升,也就是把贴近地面的空气烘热了。然而,地球各处晒到的阳光是很不均匀的。由于各地被太阳晒(shài)热的情况参差不齐,各地空气的稀密程度有了差别,气压也就有高有低了。这样一来,空气就会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于是就形成了风。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是什么道理清晨日出前后,我们有时可以看到鲜红艳丽的光彩映照在东方天空或云层上,使蔚(wèi)蓝的天空显得更加瑰丽。但是过不多久,云层很快布满整个天空,接下去就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了。而当乌云密布的日子里,如在傍晚或日落前后,我们在西边天空或云层上看到这种鲜艳的光彩、它却又预示第二天天气将转晴。这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这种鲜红艳丽的光彩,气象学上称为“霞”,早晨出现的称为早霞,傍晚出现的称为晚霞。它是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下时,阳光通过大气层经空气散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带。靠近地平线处,由于阳光通过的大气层最厚,波长短的各色光线几乎全被散射,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剩下来的红光。再往上一些,阳光通过的大气层稍薄一些,散射得稍少一些,所以出现橙黄色。大气的散射,与大气中水滴、尘埃多少以及大气层稳定程度有关。天气转雨前,空气中的水滴、尘埃增多,霞的颜色越红。

出现早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气和小水滴已经增多,而且云层已从西方天空侵入本地,故可预示未来很快将转阴雨。出现晚霞,说明西边已经雨止云消,天气转晴,而且大红色和金黄红的晚霞,还常常表明大气稳定度转好,故可预示未来天气将转晴。

为什么早晨和傍晚的太阳是红的?

早晨和傍晚,阳光斜射地面,需要穿过靠近地面的较长一段空气。接近地面的空气中,大粒的尘埃比较多,它们能使红光散射,这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就是红色的。而到中午时,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在地面上,不像早晚要受地面上如高山、林木、楼房,以及混浊空气的阻挡,所以,它仍然是原来的白色光,刺得人不敢睁眼睛。

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彩虹总是神奇地出现又消失,这就使它看上去十分神秘。事实上,它只不过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冰晶及水滴折射和反射太阳光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彩虹经常出现在阵雨之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就像三棱(léng)镜一样在阳光的反射下形成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它的色彩亮丽程度与水滴的大小成正比,与光带的宽窄成反比。彩虹在夏天极为常见,而冬天则很罕见。我国民间还有一些与彩虹有关的天气谚(yàn)语,这说明彩虹还有预报天气的功能。

电闪雷鸣是怎样形成?

夏天里常常出现的闪电和雷鸣,是天空中的一种放电现象。夏天里的空气中有许多水汽,被火辣(là)辣的太阳烤热的热空气把水汽推送到高空,形成许多一团团像棉花球一样的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这就是积雨云;继续上升的空气能使这些积雨云不断变大变厚,最后聚集成乌黑的雷雨云。

为什么早晨往往会有雾?

大家对于雾都不陌生,有时候,早晨的漫天大雾会把所有的景物都笼罩起来,让你辨不清东西南北。不过,往往用不了多久,就会雾散天晴,太阳当空。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由于白天太阳照射地面,会导致水分大量蒸发,使水汽进入到空气中,同时地面也吸收大量的热量。到了傍晚,太阳落山以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就开始向上空散发,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也随着降低,天气越晴朗,空中的云量越少,地面的热量散发得越快,空气温度也降得越低。到了后半夜和早晨,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已经降得很低了,这时候,就是在室内,我们也会感觉到比上半夜凉了很多。接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降低以后,空气中的水汽超过了饱和状态,多余的水就凝结成微小的水滴,分布在低空形成雾。因此,当白天太阳一出来,地面温度升高,空气温度随之升高以后,空气中容水汽的能力增大时,雾便会逐渐消散。

火山爆发也有好处吗?

一提起火山爆发,大家可能都会觉得可怕。的确,火山爆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不过,火山爆发也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它有时能为人类提供珍贵的稀有金属矿藏。

地壳深处的矿物资源通过火山喷发而发掘出来的情况屡有所见。1993年夏天,俄罗斯科学院派出一支地质勘探队前往堪察加半岛附近的库德里亚维火山进行例行的火山考察活动。几名科学家登上火山后,他们在火山口内无意中踩到一堆松软的灰白色火山灰,这些火山灰看上去与其他火山灰并无二致。一位细心的科学家突然想起要取一点样品,他拿出试管在刚踩过的那堆火山灰中取了样,然后顺手装进地质包中。半个月后公布的火山灰化验结果令人震惊:原来,当初他们踩着的那堆火山灰竟是纯净的硫化铼,只要稍加提炼即可得到贵重的金属铼,而铼这种金属是很难得的。

此外,火山喷发后的大量火山灰还是一种特殊的肥料,其中含有多种对作物生长有利的成分。

山崩地裂到底咋回事?

山崩(bēng)是岩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坍落的一种地质现象。山崩前,山崖上的岩石因风化等地质作用而分崩离析,一旦达到维持不住的程度,就要坍(tān)落了。有时,陡崖上的岩石还没有完全破裂,地心的引力还不至使它脱离母体发生崩坠,可是,地震使山体产生了震动,使这些还没有完全破裂的岩石迅速分崩离析,纷纷坠(zhuì)落,就发生了山崩。强烈的地震,有时还会使那些比较平缓山坡的石块,也被摇撼得随坡滚下。由地震而引起的山崩,通常规模较大,范围也较广。

沿太平洋地带和喜马拉雅山——地中海一带是地球上断层和断裂分布最密的地区,地壳十分脆弱。这些地方又是岩浆活动特别强烈的地区,多火山,也多地震。据仪器观测,地球上发生的地震,每年大约有数百万次。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

我国有个民间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时,捉了四只巨鳌来驮地,当它们驮得不耐烦了,翻一下身,大地就发怒似地震动起来。这虽然是神话,可是却反映了大地经常震动的事实。

现在人们知道,地震不是鳌(áo)在蠢动,而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当上层地壳压力过重时,地下的巨大石灰岩洞突然塌陷,发生地震,这叫陷落地震。它发生的次数少,影响范围不大。

火山爆发时,熔岩冲击地壳,发生爆炸,使大地震动,这叫火山地震。火山地震影响范围不大,次数也不多。

世界上地震次数最多、影响范围较广的是构造地震。它是地球的内力作用等引起地层断裂和错动,使地壳发生升降变化。巨大的能量一经释放,被激发出来的地震波,就四散传播开去,到达地面时,引起强烈的震动。

可见,地震是地壳运动和地球内部的变动所引起的。

为什么雪是白色的?

当冬天来到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会下雪,当洁白的雪花飘落大地时,你有没有想过,它为什么是白色的呢雪花本来是没有颜色的,像玻璃一样透明,但它的表面没玻璃那么光滑,光线不能顺利通过它,要折射或反射。再加上大量的雪花重叠在一起,看起来就是白色的了。

为什么会下彩雪?

雪花是白色的,这没有疑问。可是在历史上却曾飘落过五颜六色的彩雪,有红雪、黑雪、绿雪、蓝雪、黄雪等等。

为什么除白雪外还会有其他五颜六色的彩雪呢许多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可能是由原始冷蕨(jué)所导致的。原始冷蕨是一种单细胞构成的最简单的植物。它们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繁衍得非常快,有红的、绿的、紫的等多种。它们能适应雪地反射的阳光,能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所需的光线和数量,来改变自身的颜色。比如,如果需要红外线,它们就变成绿色或天蓝色;如果需要紫外线,就变成红色。它们的细胞胚(pēi)被风吹到雪上,过几个小时周围冰雪就会改变颜色。关于这种微小细胞内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人们至今还搞不清楚。目前,科学家们对原发始冷蕨的研究仍在继续。

为什么说森林地区雨量充沛?

在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降水是很丰沛(pèi)的,人们从来都不会为雨量少而发愁。根据气象部门的统计,在气候条件一致的前提下,森林多的地方要比没有森林的地方降雨量多两倍,甚至三倍。

为什么森林会导致如此大的差异呢?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地区降雨量的多少是由其上空水汽的多少决定的,而空气中水汽的多少与森林覆(fù)盖率有着直接的关系。

森林中的林木通过根系不断地抽取地下水,然后又通过蒸发,源源不断地向上空提供水汽。林木越多,它向上空提供的水汽也就越多。当森林上空的水汽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变成雨降落到地面。就这样,水在森林和空中形成了一个不间断的循环,从而保证了有大片森林的地区一直都会有丰沛的雨量。

为什么说森林是天然蓄水库?

森林虽然没有一般水库那样看得见的水面,但它却和水库一样具有巨大的蓄水功能,能够调节水分,蓄水保土。

根据测定,当雨水落到森林上面时,林冠就将雨水截留了大约15%~40%,针叶截留少,阔叶截留多。余下的雨水,除5%~10%从林地表面蒸发以外,50%~80%都被林地上的腐烂枯枝落叶所吸收。这些水分渗入土壤中,少部分供给林木生长的需要,大部分渗透到土壤下层,变成了地下水。这种地下水经过土壤的层层过滤后,又迂回曲折地变成清水流向下坡或流出地面。据统计,从林地表面流走的雨水,大约只占总降雨量的1%,这说明,森林的蓄水功能是无与伦比的。

相反,如果山上或坡地没有足够的林木覆盖,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大雨一来,直接打到裸露的土地上,泥沙随水冲走,就会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梅雨是怎么回事?

生活在我国江南地区的人对梅雨都不陌生,那种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有时让人感觉很烦恼。为什么会形成梅雨呢其他地区怎么就不会产生这种天气呢?

梅雨是初夏时节发生在我国江南地区的一种特有的天气现象,这是由该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因为,每年入春到初夏,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北上,给我国的江南地区带来暖湿空气,此时,在中、高纬上空经常存在一个略成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压槽(cáo),槽后不断有小股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在长江流域至日本南部一带汇合,形成准静止锋。由于锋面活动不断产生气旋,于是就出现了大范围的阴沉多雨带,形成梅雨。

我国长江流域(yù)的梅雨开始日期大致在6月上、中旬,至7月上、中旬的结束,持续1个月左右。梅雨期的长短、出现的早迟,以及雨带位置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亚洲大气活动中心的强度和位置,以及季风的强弱,也要看西风、副热带和热带气流的相互作用如何。

酸雨又是怎么回事?

大家知道,雨水对生物非常重要。雨露滋(zī)润禾苗壮,风调雨顺,才能有农业的好收成。可是,由于工业的发展,大量含有氮、硫的工业废气被排放到空气中,这些氧化物与水化合形成酸,随雨下降到地面。当降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酸雨。

酸雨的危害非常大,而且其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能溶解石灰石,甚至还能腐(fǔ)蚀金属等建筑材料,使房屋、桥梁等建筑物受损或破坏。此外,酸性沉降物能使江河、湖泊中酸的含量增加,造成水里的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酸雨还会增加土壤酸度,破坏土壤的结构,对农作物和树木的生长造成严重危害,使树木枯萎,农作物减产,甚至颗粒无收;酸雨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酸雨还会借助风力,飘落到其他地区或国家,使离污染源很远的无污染区和风景区遭殃(yāng)。

由此可见,酸雨的危害性有多么严重。由于酸雨的危害极大,人们称之为“空中杀手”。

南北极从来都不会地震吗?

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全世界一年发生的地震约为500万次,其中人能感觉到的约5万次左右。

令人不解的是,世界各国的地震仪至今从未测到过南北极发生的地震。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地震研究专家的密切注意。美国的一些地质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初步找到了南北极没有地震的原因。从构成地震的原理来看,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存在着巨大的能量,产生巨大的作用力,这些力时刻推动着地壳岩石发生变动。当岩石不能承受强大的作用力时,就会发生突然的破裂,从而引起地壳震动,传到地面上来。南北极没有地震,可以认为是由于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它们无疑会对地层产生巨大的压力。这种巨大的压力正好与地层构造的挤压力相平衡,这样,地层就不会产生倾斜、弯曲,从而减弱或分散了地层的形变,所以不会发生地震。当然,这种平衡是相对的。一旦平衡受到破坏,地球的南北极同样会发生地震。

珠穆朗玛是什么意思?

珠穆(mù)朗玛峰位于我国同尼泊尔交界的边境线上,海拔8848.13米,是地球上最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的主峰,也是世界的最高峰。它像一座巨型的金字塔,巍然耸立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群峰之上,100多千米之外就能清楚地看到它的顶峰。在它周围有许多正在发育的现代冰川,地形险峻,人迹罕至,峰顶终年积雪,气候多变。它究竟有些什么奥秘,人们过去知道得很少,许多登山家、探险家和科学家对它有着很大的兴趣,把它和地球上的南北两极相比,称之为“第三极”。

最早到达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是我国藏族人民。早在1000多年以前,他们就到达了珠穆朗玛峰下,在那里建立了寺庙和房屋并定居下来,我国清代编制的“皇舆全览图”(1721年),就已经很精确地标出了珠穆朗玛峰的地理位置,图上称其为“朱母朗马阿林”,这就是珠穆朗玛峰最早的汉译名称。

在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排行第三的意思。

远在我国清朝康熙(xī)五十六年,即1717年,清朝理藩院主事胜住会同喇(lǎ)嘛(mɑ)在绘制西藏地图时,就使用了藏旅人民的传统名称“珠穆朗玛”,而在此之后过了100多年,即1852年,担任英帝国印度测绘局局长的一个叫埃费勒斯的英国人,未得到当时中国政府的许可,对我国喜马拉雅山进行了测绘,并硬说他“发现”了喜马拉雅山区这个最高的山峰。1855年,英帝国主义公然在其出版的地图上以“埃费勒斯”命名该峰,妄图否认早在他们之前100多年,中国人民就已正式命名过珠穆朗玛峰这一事实。

1960年5月25日我国运动员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以后,西方地理界也开始采用“珠穆朗玛”这个名称了。

你知道哪座山有“天下第一山”的美称吗?

太姥山为闽东第一胜景,汉武帝时被称为“天下第一山”,从此后,太姥山名扬天下。太姥山位于福鼎(dǐng)县城南45千米处,方圆60平方千米,三面临海,山峰突起,巍峨挺拔,最高峰是摩(mó)霄(xiāo)峰,海拔1008米,雄奇壮丽。太姥山景观最引人入胜处有奇峰、怪石、异洞、云海等。奇峰是游人进山所看到的第一胜景。山中诸峰,面面奇观,移步换形。突额张口者为狮,缩爪伏地者为虎,大者为象,小者为兔,振翅欲飞的是鹦鹉,异形奇状、目不暇接,真可谓“峦碧千山外,岚光一望间”。太姥山峰峰相连,岩石突兀,似人似物,形态生动,无石不奇。太姥山有一百多处岩洞,全是因为地壳变动断折而成的形态奇特的花岗岩幽洞,千回百转,洞内怪石林立,纵横交错,有光有水。最令人惊奇的是洞中有洞,洞中套洞,洞洞相连,洞中有景。太姥山云雾多变,更是独具特色,一年中有三段时间笼罩着云雾,一日之中晨午晚各不相同,山中云雾缥缈,使游客常处在半云半雾、风云莫测之中。

为什么说“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又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确实兼有全国各地名山的胜景,又有自己的特点。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山峰险峻,姿态百出,黄山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形状各有奇处。莲花峰是三大主峰中的最高峰,天都峰是三大主峰中最险峻者,古人称它为“群仙新都”,光明顶高度仅次于莲花峰,是看日出和云海的最佳处。其次,怪石、巧石星罗棋布,也是黄山风景的特色之一,各处巧石奇形怪状,使人产生许多丰富的想像。黄山风景的另一特色是云海漂渺,气象万千。黄山云海有东海、西海、后海之说,西海群峰景色最为秀丽、深远。云雾缭绕时,众峰像大海中的无数岛屿,让人目不暇接。黄山的温泉终年喷涌,可饮可浴,水质与他处不同,气息芳香,味道甘甜;洗浴后纤尘不留,令人心境轻松,气爽体舒。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此外还有湖和瀑布,其瀑布足以与庐山飞瀑媲美。

而五岳又是中国非常有名的五座名山,但它们比起黄山来却稍逊姿色,所以才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能看”一说。

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又名匡庐,耸立于江西九江市南、鄱(pó)阳湖畔,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的风景名山和休养避暑胜地,融奇险秀幻的自然风光和浓蕴丰厚的文化遗迹为一体,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的典范,引人入胜。庐山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如下特点:庐山瀑布名传天下,著名诗人李白曾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名句。庐山的秀峰翠峦竞相争辉,其99座山峰各显风姿,更形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庐山的地质、地貌、植物景观奇特异彩,云海烟岚变幻莫测,瀑布云、云梯云、云海、佛光构成庐山独特的景观。庐山的四季各具特色,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四季可游。人们往往被眼前变化多端的景色所惑,所以才有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诗句。

火焰山上真有熊熊火焰吗?

火焰山本身具有的独特地貌,再加上《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当地人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它是一条东西长约100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10千米,平均高度500米左右的年轻褶(zhě)皱低山,最高峰位于胜金口附近,海拔也只有851米。它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白垩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山体雄浑曲折,主要受古代水流的冲刷,山坡上布满道道冲沟。山上寸草不生,基岩裸露,且常受风化沙层覆盖。盛夏,在灼热阳光照射下,红色山岩热浪滚滚,绛红色烟云蒸腾缭绕,恰似团团烈焰在燃烧。与火焰山荒山秃岭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那一条条穿过山体的沟谷,沟底清泉淙淙、绿树成荫,形成条条狭长绿洲。其中最著名的河谷当数葡萄沟,此外,还有木头沟、胜金口沟、苏巴什沟、连木沁沟等。

你知道“海天佛国”和“佛国仙山”吗?

普陀山是浙江舟山群岛中景色秀丽的低山海岛,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全岛面积为12.7平方千米,相传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和修炼的地方。普陀山历来以“海天佛国”著称于世,为什么人们称普陀山为“海天佛国”呢明代诗人徐如翰(hàn)曾形象的描绘过“佛国的特色”,“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遇僧”。如今的普陀山仍存有70余座寺院庵堂。普陀山树多、寺多、僧多,绿色融融,雾霭(ǎi)腾腾,寺院内烛火通明、香烟缭绕,游人如织,远远望去宛如仙境一般,故称“海天佛国”。普陀山自然景色绮丽多姿,山中最为著名的是普济禅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院,规模宏大,建筑精巧,属于典型的清代建筑群,此外还有四大奇观、潮音洞和梵音洞等著名风景名胜。

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城北,山周长400千米,据说因山有八重,地处斗宿和牛突的分野,上应台宿,所以名为天台,天台山山川秀美,景色怡人,素以“山水神秀,佛宗道源”著称于世。公元575年高僧智觊在天台山建立道场,开创了“天台宗”。这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一个宗派,唐宋年间天台宗盛传国内外,影响极大,天台山国清寺也成为日本佛教的发祥地,而道教在天台的传布比佛教还早,由此天台山成为佛宗道源,故而被称为“佛国仙山”。自古以来天台山不仅以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而名扬四海,还以山川奇秀著称于世。天台山主峰华顶山海拔1090米,风景秀丽。天台山的国清寺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共有殿堂600多间,殿宇依山而建,前低后高,檐牙高啄,蔚为壮观,每每香客游人齐集之时,烟雾霭霭,千年古刹,满寺飘香。放眼望去,“佛国仙山”静坐其中,群峰争秀,飞瀑流泉,洁白如练,让游人流连忘返。

酷热的赤道上有雪山吗?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北部的大草原,它海拔5895米,是非洲的第一高峰,它位于赤道附近,但山顶上终年积雪不化,因此也被称为赤道雪山。为什么在那么炎热的地区还会有雪山呢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们知道,气温的高低取决于地面辐射量的多少,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大约地势每升高1000米,温度要下降6摄氏度左右。高空中空气稀薄,像水蒸气和尘埃这类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也很少,而且二氧化碳、尘埃、水汽的稀少使它们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地面辐射容易散失,因此高山温度一般较低。赤道地区平均温度一般在28℃左右。如果山体高度大于5000米,到顶处温度将降到0℃以下,因此山麓虽然处于赤道附近,炎热无比,但在山顶依旧会有皑皑的白雪覆盖。

乞力马扎罗山是一座圆锥形的火山,它是伴随着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而形成的。地壳断裂时,地壳内的大量岩浆喷涌而出,经过千百万年的积累形成了一座圆锥形的火山。目前乞力马扎罗山已停止了岩浆活动,是一座死火山。

另外,在南美洲北部、非洲中部和印尼的一些群岛,在赤道穿过的地方分布有许多高于5000米的山脉,这些山脉也有赤道雪山的存在。

大海里为什么会有“淡水井”?

我国闽南的古雷半岛东面有一个小岛叫莱屿(yǔ),距该岛屿约500米处的海面上有一片奇异的淡水区,叫做“玉带泉”。无独有偶,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古巴东北部之间的海区,周围海水含盐量很高,但中间有一片直径为30米的海域,水却是淡的。这里水的颜色、温度、波浪与周围的海水不同,人们称它为“淡水井。

为什么海洋中会出现“玉带泉”、“淡水井”呢经过科学考察后发现,这些“玉带泉”、“淡水井”的海底都有一口喷泉,能够源源不断地喷出一股强大的淡水流。当喷出的淡水顶冲开海水,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以后,就形成了一个与周围海水完全不同的淡水区。

海底为何有淡水这是因为在几十万年前,有些海底可能是一片陆地,陆地上众多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为形成地下含水层创造了有利条件。后来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但其中的水分却被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

我们知道,海水不仅咸而且苦,其原因在于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如钠盐、钾盐、镁盐等。

而当结冰的海水溶化时产生的水却是淡的,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就是靠它作为饮用水的。这又是什么道理呢原来,海水在结冰时,海水中的纯水从海水分离出来,而把海水中的盐类排斥在外,于是,冰块就变淡了,冰块溶化时的水是淡水。

海水结冰能排除其他成分的现象启示人们:用冷凝法进行海水淡化。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最初大洋中的海水所含的盐分很少,甚至是淡水。而现在海水中含有的很多盐,是陆地上岩石土壤里的盐分,受到了雨水的浸洗溶解,流入小溪、河流,经过河川流入海洋,天长日久水分蒸发而盐分逐渐积累起来。一些观测结果表明,现在每年经江河带进海中的盐分有39亿吨。另一种认为,最初的海水就是咸的。提出这种说法的科学家长期以来观测海水中盐分的变化,发现海水中的盐分并不是随着时间而增加的。但是在地球发展的各个时期中,海水中所含有的盐分的数量和成分都是不同的,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至今还在探索中。

海水为什么会时起时落?

据说第一个研究这个问题的,是古希腊的航海家彼费。后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为揭穿潮汐的秘密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在知道,引起潮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月球的“引潮力”引起的。这个引潮力是月球对地面的引力,加上地球、月球转动时的愤性离心力所形成的合力。

地球每天自转1周。一天之内,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总有1次向着月球,1次背着月球,所以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海水,每天总有2次涨潮和2次落潮,这种潮称为半日潮。而有一些地方,由于一些局部地区性的原因,在一天之内只出现1次高潮和1次低潮,这种潮称为全日潮。

不但月球能对地球产生引潮力,而且太阳也能产生引潮力,虽然比月球的要小一些,只有月球引潮力的5/11,但当它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就能推波助澜(lán),使潮水涨得更高。每月的朔(农历初一)和望(一般是农历十五,有时候是十六,甚至是十七)的日子里,月球、地球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那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加在一起,力量就特别大,出现大潮;在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和下弦月(农历廿二、廿三)的时候,月球、地球和太阳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成了一个90度的角,太阳的引潮力抵消了一部分月球的引潮力,所以出现小潮。

海水的涨落与盐业、渔业、航行都有紧密的联系。现在人们已经摸到了海水涨落的规律,任何地方、任何日子的潮水情况,都能精确地预报出来。海水的涨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现在,人们还建立了潮汐发电站,让潮水来发电哩?

大海中的盐分从哪里来的?

我国海岸线很长,有不少盐田。沿海的盐场,每年都能生产很多盐,1千克海水中大约含有35克盐。这种盐叫做海盐。其中,调味用的食盐,只有27克。海水的盐分中,除含有氯化钠(叫做食盐)外,还含有氯化镁(měi)等物质。

大海的面积为陆地的2.4倍,据粗略计算,全部海水含盐竟达五百兆吨。据说,盐分好象还在不断地增加。

那么,大海中的盐分是从哪里来的呢?

大海中的盐分来自覆盖地球的岩石。雨点落到岩石上,雨水把岩石含有的某些物质溶解,慢慢地这些水(加上泉水)变成河水,流进大海。

可是,舀上河水尝一尝,根本感觉不到咸味呀。

这是因为溶解在河水中的盐分很少。河水流进大海以后,再没有什么可去的地方。这样一来似乎大海随时会满出来。不会的,据说海水每年蒸发竟有1米左右深。含有盐分的河水长年流入大海,大海中的水又逐年蒸发,海水中留下盐分等物质也就逐年增加了。

海洋里有黄金吗?

世界海洋学家预言,占地球总面积71%的海洋含有大量黄金,是人类未来竞争的市场。

海洋里黄金的来源是多方面的。除海洋地层蕴藏着大量天然金砂外,世界各河流冲进海洋里的含金矿砂也不少。以我国黑龙江为例,每年流进鞑靼海峡的黄金就达8吨以上。其次,每年掉进海里的宇宙陨(yǔn)石约有3500多吨,普通陨石每吨含金10克。历经几百万年,海中陨石黄金少说有几万吨。此外,溶解于海水中的黄金每吨水达0.01至0.4毫克,全世界海水中含的黄金就达5500万吨。因此,人类向大海索取黄金的事业,前景诱人。

条条河流都流进大海吗?

在彩色地形图上,蓝颜色表示地球表面的水:海洋、湖泊、河流。河流是用蓝色的线条画的,大部分细细的线条,渐渐并成一条粗线条,通向海洋。也有些蓝线条,并不通向海洋,而是消失在沙漠里,或注入到一些内陆湖中。这种不通向海洋的河流叫内流河(也叫内陆河)。我国西部地区就有很多内流河,所以并不是每条河流都流入大海的。

为什么我国西部的河流,不流进大海里去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二是因为山脉阻挡了河流流入大海的通路。

我国西部地区离海很远,海洋的湿润空气不容易来到这里。空气里的水蒸气含量小。很难凝结成云,因此很少下雨和下雪,雨雪稀少,地面上的水就少,河流的水来源自然就少。为河流提供水源的,还有地下的泉水。可是泉水也是地面上的水渗到地下形成的,天上降水少,泉水也少。

幸好那里高山降雪量较多,夏季的冰雪融化,成为内陆河的主要水源。但水量毕竟小,山麓(lù)一带的灌(guàn)溉(gài)还要用水,汇进河里的水就不多了。再加上西部地区有许多巨大的盆地,盆地周围高山环抱,而河流水量小,力量很弱,没有力量穿过高山,流进海洋。

赤潮是怎么形成的?

赤潮因为使海洋表面变成红色而得名,它对于海洋生物的危害是巨大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赤潮呢?

我们知道,城市中含有有机物的废水和污水,加上农田的化肥等,经过雨水的冲剧,源源不断地流入到大海和内海中,这些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还有许多的碳,如果适量,有时会给海洋渔业带来好处。但这些营养物太多了,就会出现海洋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现象,这些物质消耗了海水中溶解的氧气,使鱼类很难呼吸到氧气,赤潮是鱼类的大敌,哪里出现了赤潮,哪里的鱼就会大量的死亡。

近年来,赤潮现象在世界各国海域频繁发生,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我国近几年沿海地区也出现了赤潮现象。为了减少赤潮的发生,必须减少排入近海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

红海的水是红的吗?

在全世界的海洋中,含盐度最高的海洋是红海,其海水平均盐度在4%以上。盐度最低的海洋则是波罗的海,平均盐度不超过1.8%。那么,红海的盐度为什么会这么高呢?

在地理上,红海属印度洋的内海,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与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之间,形状狭长,东部狭窄的曼德海峡同印度洋相连,西部为深度不大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通。红海所处的地理环境非常特殊,整个海区较为闭塞,不易同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水体进行交换。此外,红海地处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海面上经常空气闷热,尘埃弥(mí)漫,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南部在250毫米以下,北部只有25毫米。降水量如此之小,而淡水蒸发量却大得惊人,每年蒸发的水层厚达几米,周围又很少有河流注入。再加上红海的海底是地球的地热出口处,海水温度高,加剧了海水的蒸发。

由于上述几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于是使红海成为了世界上海水盐度最高的海洋。

红海是印度洋的一个边缘(yuán)海,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狭长状,面积大约有45万平方公里。南部以狭长的曼德海峡连接阿拉伯海的亚丁湾,北部有苏伊士运河连通地中海。

人们常用“蔚蓝色的大海”来形容海水的颜色,红海却因其海水呈现红色而得名,这主要是因为红海表层海水中生长着一种叫蓝绿藻(zǎo)的海藻,死亡以后变成红色。红海东西两侧狭窄的浅海中还分布有不少红色的珊(shān)瑚(hú)礁(jiāo),红海周围的山体也呈现出褚石色,而且沿岸水中生长许多红色海藻,在它们的共同作用和映衬下,海水变成了红色,所以叫做红海。

红海的北端分为两支:东为亚喀巴湾,西为苏伊士湾,并以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部经曼德海峡通亚丁湾,长约2100公里。两岸大致平行,为亚非大裂谷的一部分,现仍在继续运动,是历史上首见记载的大海域之一。

前约2000年,古埃及人即在此海上从事商业活动。前1500年已有人绘制海图。前1000年,曾开凿(záo)红海连接尼罗河的“法老运河”(今扎加济格至苏伊士港),后废弃,1859~1869年,自塞德港至苏伊士港的苏伊士运河凿成后,成为连接亚、欧海上交通运输最繁忙的水道之一。

红海处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少而蒸发强烈,周围也少有大河注入,因此红海的温度、盐度都很高,含盐度可达40‰—42‰。

死海的名子是怎么来的?

死海位于阿拉伯半岛,它低于海平面392米,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死海含盐量高达26%,相当于一般海水的7倍,因此也是世界上最咸的湖泊。由于含盐量高,水中鱼类不能生息,沿岸草木也很少,故有“死”海之名。

关于死海,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公元70年,古罗马的军队包围了耶路撒冷城。有个叫狄(dí)度的统帅,为了惩罚那些敢于反抗的人,准备处死几个奴隶。他命令部下将奴隶们带上镣铐,投进死海,想淹死他们。说也奇怪,这几个奴隶好像身上套有救生圈似的,就是不往下沉。不一会儿,水流把他们送向岸边。狄度又几次命令把奴隶们抛进死海里,结果还是漂了回来,狄度不了解死海的秘密,还以为什么神灵在保佑,终于将他们赦免了。

直到100多年前,人们才开始揭开死海的秘密。1848年,地质学家林契来到这里,测出死海的水面比地中海海平面低393米,第一次发现这是世界上最低的洼地。那么,奴隶被抛进死海后又为什么不会被淹死呢?

原来,物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同密度有关系。人身体的密度比水稍大一些,所以人掉到河里就会沉下去。死海的水含盐量高达26%,这种水的密度大大超过了人体的密度,所以人就不会在死海里沉下去了。

贝加尔湖到底有多大?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中国古称“北海”,曾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主要活动地区,汉代的苏武牧羊就是在这里。贝加尔湖狭长弯曲,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最宽处有79.4千米,好似弯弯的月亮镶嵌在东西伯利亚翠绿的崇山峻(jùn)岭之中。贝加尔湖面积约31500平方千米,居世界第8位。湖的总容积23600立方千米,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1/5,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科学家们曾作过假设:若无其他河流注入贝加尔湖,而以安加拉河目前的年平均流量流出,需40年才能把贝加尔湖水流干,若全世界的主要河流均向贝加尔湖注入,则约需1年时间才能灌满,该湖的水可让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贝加尔湖容积巨大的秘密在于它的深度,该湖平均水深730米,最深达1620米,湖南海拔456米。在贝加尔湖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中,最大的是色楞格河,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湖水注入安加拉河的地方,宽约1000米,白浪滔天。河口中间耸立着一块巨大的圆石,在滚滚洪流中,巨石似翻滚游动,气势宏传,是湖区的一个奇特景观。

哪个湖被称为高原明珠?

的的喀(kā)喀湖面积约8800平方千米,相当于塞浦路斯的面积,是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它坐落在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高原上,长195千米,最宽处达到100千米。它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通航湖泊,湖面海拔为3810米,有“高原明珠”之称,的的喀喀湖被当地人视为圣地,现今仍有为敬奉太阳女神建立的神庙遗址。的的喀喀湖是大约有250个乌鲁族人的家园,他们居住在漂浮的筏子上。这种筏子用一种称为“托托拉”的蒲草、芦苇捆扎而成。

尼斯湖里真的有怪兽吗?

1880年年初的一天,在英国北苏格兰沃内斯郡的尼斯湖上,人们正乘着游艇游荡,突然,平静的湖面上掀起一阵巨浪,艇上的人全部葬(zàng)身海底。同时,人们看到一个怪兽昂首破浪游去,这个怪兽头呈三角形,脖子细长,浑身漆黑,形似巨龙。

尼斯湖中这个怪兽的突然出现,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关注,人们给这个怪兽取名叫“尼西”,意思是有趣的怪兽。

一些科学家推测,尼斯湖怪兽很可能是1.8亿年前到6000万年前就灭绝了的蛇颈龙的后裔。而为什么已经绝迹了的生物还能生存至今呢科学家分析认为:尼斯湖原来是与海洋相连的,由于大陆的漂移,尼斯湖在最后一次冰河时斯结束后,与大洋隔断,时入尼斯湖的蛇颈龙就被封闭在这环境幽静、食物丰富、缺少天敌的湖中,因而幸存下来并繁衍至今,成为古老动物的活化石。当然,这只是科学家们的推测,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

你知道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吗?

位于委内瑞拉的安哲(zhé)尔瀑布落差居世界第一位,落差807米。公元1935年,一位名叫吉米·安哲尔的飞行员为了寻找黄金,驾机飞越了委内瑞拉高地。当飞越德弗尔山时,他发现了这一瀑布。两年后吉米·安哲尔又飞回来,准备作一次更接近瀑布的观察,但他的飞机不幸坠毁,陷进了一片沼泽地,幸存下来的安哲尔和他的同伴花了11天时间奋力穿过热带丛林到达瀑布处。吉米·安哲尔没有找到黄金,却发现了世界上最高的瀑布,这个瀑布后来即用安哲尔的名字来命名。安哲尔瀑布从德弗尔山上长满青草的平坦山顶向下跌落979米,大约是尼亚加拉瀑布高度的18倍。瀑布先泻下807米,落在一个岩架上,然后再跌落172米,落在山脚下一个宽152米的大水池内。德弗尔(山地人命名为奥扬特曾伊山)是一座平顶山或台地,山顶因风化作用而被侵蚀(shí)出许多深坑。雨水集聚在这些裂隙(xì)和深坑内,然后漫过山腰涌出,慢慢地形成这样美丽、壮观的奇景。

你知道维多利亚大瀑布吗?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贝基河中游,它和南美的伊瓜苏瀑布、北美的尼亚加拉瀑布合称为世界著名的三大瀑布。维多利亚瀑布是公元1855年由英国探险家比多·利文斯通发现的。以当时的英国女王的名字而命名为“维多利亚瀑布”,现改名为“莫西·奥亚·贞亚”。当地方言意思是“雷声轰鸣的水雾”。为什么会取这样的名字呢当我们真的造访它时立刻就明白了。这是由于赞贝基河缓慢流动的水流随着轰鸣声落入维多利亚瀑布潭里,溅起的水雾在150多米的上空飞舞。在水量丰富的季节里,水雾多得就像下了雨一样。景色真的让人赞叹不已。

壶口瀑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壶(hú)口瀑布在山西吉县城西南25千米黄河之中。此地两岸夹山,河底石岩上冲刷成一巨沟,宽达30米,深约50米,滚滚黄河水奔流至此,倒悬倾注,宛若奔马直入河沟,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可闻。其形如巨壶沸腾,因此得名。春秋季节水清之时,阳光直射,彩虹随波涛飞舞,景色奇丽。明陈维藩《壶口秋风》诗有“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句,可以说是壶口瀑布的真实写照。而它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顽强勇敢、进取的精神。

为什么称黄果树瀑布为中国第一瀑布?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最大的瀑布,附近有多处古迹,民间建筑奇特,民族风情浓厚。黄果树瀑布是贵州第一胜景,位于安顺地区白水河上,以此为中心,整个风景区呈现出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地貌,奇峰耸立,岩溶密布,江河纵横,瀑布众多。其中较大的地面瀑多达18处,地下瀑布14处。千姿百态,变化无穷,是一个中外罕见的瀑布群。黄果树瀑布横宽81米,落差67米,其下冲蚀而成的犀(xī)牛潭深达17米,翻空涌雪,万练飞空,其势极为壮阔(kuò),素有“天下奇景”之称。由于水势浩大,湿雾弥空,丽日晴空之下,可见彩虹艳丽,流丹异彩。相邻的黄果树小镇街面,常常可见丽日当空,水雾蒙蒙的奇景,人称“银雨洒金街”,当地小镇也有“水云山庄”的雅(yǎ)号。

你知道有个“欺骗岛”吗?

它欺骗了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水火是不相容的,而冰火就更不相容了。因为冰是凝固的、静止的、寒冷的、死寂的,火却是活跃的、奔放的、充满活力和炽热的。而如今却的确存在这样一个地方,不但冰与火相容,而且还成为一处奇观。它就是南极州的一座活火山——欺骗岛。刚开始时并没有此名,直到公元1967年12月4日,烈焰突然从岛内福斯塔湾北端的海底喷出,炽热的岩浆和浓烟升腾到几百米的高空,震耳欲聋的响声打破了这块白色大陆的宁静。顷刻间,岛上所有的建筑物被摧毁,智利、阿根迁、英国的3个科学考察站化为灰烬,挪威的海岛已面目全非,只在福斯塔斯内隆起了一个900米×300米、高出海面62米的新的小岛,许多地方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岛上的考察站被迫关闭,以后也没再重建。为了记取这个教训,人们就把这个岛改名为欺骗岛,意在提醒人们,随时警惕(tì)火山爆发。但是在火山喷发后,福斯塔湾内有多处温泉喷涌,陆上地热带处处有水蒸气升腾。从此,这个地处南极洲的小岛,成了惟一能进行海水浴的旅游胜地。

哪个岛称为钢琴之岛?

鼓浪屿位于厦门西南,面积2平方千米,人口2万多。人们来到鼓浪屿很就会发现那里具有别于他地的两大特点:一是没有车辆。别说公共汽车,就连脚踏车也见不到,任何人到了鼓浪屿都要靠两条腿走路。二是到处是钢琴叮当声,旋律飞扬。这两大特点给这景色如画的海上花园增添了迷人的气氛。鼓浪屿被称为钢琴之岛,原因有二:一是鼓岛码头就像一架钢琴;二是处处有钢琴声。鼓浪屿人学习弹钢琴是从1913年开始,先是教会学校的学生,后来逐渐影响到市民。钢琴演奏人才不断涌现,演奏水平也不断提高,如今那里的钢琴多达100架,密集程度居全国之冠。我国有很多专业、业余钢琴家和演奏者都曾在鼓浪屿学过或教授过钢琴的演奏课程,他们与鼓浪屿的钢琴绪下了不解之缘。

千岛湖中真有1000个岛吗?

千岛湖是1957年4月国家为了兴建新安江水电站而建设的蓄水库,整个淳安县城和大片田野山林都沉没在了水库深处,未被淹没的高山青峰,形成了现在的千岛,但千岛湖中果真有1000座岛屿吗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为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水利资源,国家于1960年在建德铜官峡筑起了拦江大坝,形成了烟波浩淼的新安江水库。大片的群山森林被淹没,湖内群山形成大小岛屿1078个,千岛湖由此而得名。千岛湖湖山秀美,岛屿青翠碧绿,湖面波光粼(lín)粼,真是“一城山色半城湖”。湖的四周山峦起伏,群山环抱,森林茂密。东南湖区岛屿多而集中,其中多怪石茂林修竹,西北湖区名胜古迹多,奇峰叠翠。湖中的岛屿,都是淹没在水里的山头,星罗棋布,美不胜收。

地理名称趣闻

晒黑了的面孔阿非利加洲简称非洲,是世界上最热的大陆。它有一个外号叫“世界的火炉”,这是因为它大部分地区处在热带,阳光直射地面。“阿非利加”在拉丁语中就是“阳光灼热”的意思。骄阳下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意思就是“晒黑了的面孔”。

不夜城 我国黑龙江南岸的漠河,每年夏至前后,夜里十点钟以前还是亮如白昼,农民仍在耕田,运动员仍在野外训练。到凌晨三点,这里已是旭日东升,曙光万道了。原来漠河地处北纬53度线上,是我国最高纬度点,夏至前后接受阳光最多。有此奇景的漠河,因而享有“不夜城”的美称。

太阳之路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尔,因赤道通过其北部,所以有“赤道之国”的美称。这条将地球一分为二的赤道线,被称为“太阳之路”。人们还在这条线上建立了一个圆形无顶的太阳观察台。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正是太阳直射点通过赤道线之日。当地居民都要隆重举行祭日仪式,尽情歌舞,感谢太阳给厄瓜多尔人民带来光明和幸福。

猴子村非洲科特迪瓦的宿可村,是个举世闻名的“猴子村”。其实“猴子村”并不只是有猴没有人的地方,而是指那里的人猴亲如一家,和平相处。宿可村的人把猴子当做他们的祖先,视猴子为“圣”和“仙”。他们不仅以人类礼仪对待猴子,而且绝不容许外人碰他们“祖先”的一根毫毛。在宿可村,猴子俨然以“主人”自居,饿了就回村里吃“贡饭”,甚至与当地居民同桌吃饭,互不干扰。猴子也讲等级,而且非常严格;谁要是做了有失“身份”的事,必受处罚。在进食时,先由猴王享用,群猴则毕恭毕敬地守候在一旁,从来都不敢放肆。待“特权阶层”用过饭后,群猴才一拥而上吃起来。由于村民的娇宠,这些猴子的嘴越来越刁,对木薯等传统食物早已不屑一顾。它们感兴趣的是饼干、面包之类的现代食品。一旦猴子寿终正寝,宿可村人便按祖先的规矩,把它裹上白布加以安葬,还要鸣枪表示哀悼。由于具有这种特殊优待,宿可村的猴子越来越多,真有点“猴满为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