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塞先生是一个诚实、忠厚的人,他的行为总是合乎礼仪,遵守一切符合社会常规的准则。他觉得一个人只要尽自己的本分做事就好了,不必东想西想地企图做什么大事情。所谓的大事情,就是超出他认识和能力范围的事情,这些被他看作痴心妄想。
当然,他也常常这样教育他的儿子格兰特尔,他告诉格兰特尔,做一切事情都应该谨慎,考虑周全,不要有出格的行为。当然,格兰特尔也很听话,在同龄的孩子之中,他虽然没有什么过人的长处,但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很守规矩的孩子,哈塞先生对此非常满意。
但我却和哈塞先生有着不一样的观点,我希望我的儿子不仅具备以上那些优点,他还应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他应该勇于挑战自己,只有这样,他才符合我的标准。每次我和哈塞先生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他总是说:“那样不行,你对孩子的要求太严苛了。”他还反驳我说:“只有天才才能做到那样,要求我们的孩子做到那样简直太难了。”
每次听到他说这样的话时,我便忍不住打断他:“难道我们的孩子很平庸吗?”在哈塞先生看来,所谓的天才应该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永远处于一种被仰视的状态,而我们以及我们周围的人,都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大家永远都只是一些平凡的人。
在这一点上,我和哈塞先生有很大分歧。我认为,天才也是人,他不可能生来就那么优秀,他一定是经过了后天的培养,才具备某个特殊才能的。
一次,哈塞先生就这个问题和我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他说:“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天生就具备某种才能,这是上帝的安排,像我们这些普通人就别做什么天才的梦了。”
“哦?是吗?我可不同意你的观点。所谓的天才,从字面意思来讲,的确如你所说,但是天才不是神,他是人,是人就有被塑造的可能,而塑造天才的方法就是教育。”我振振有词地说道。
“可是,你怎么解释,有的人一生下来就那么优秀,可是有的人却一生都很平庸?”哈塞先生追问道。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先天因素的影响。比如,有些人刚一出生就发育不良或者因为疾病等原因大脑发育不健全,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一生下来都是正常的,而且大家的智力水平也相差无几,至于以后的智力发育和成长,都是来源于父母的培养和教育。”
“塞德兹博士,我们这样只是在理论层面争辩,未免显得有些空洞。这样吧,我们以我们的孩子为例,用事实说话,这样可能分析得会更加清晰,怎么样?”
我则笑着接受了他的提议,说实话,这也是我最希望的辩论方式,因为我早就厌倦那些空洞的理论了,那些空洞的理论争论来争论去都得不到一个最终的结果。
哈塞先生看到我同意了,便先开口说道:“我先说说我的儿子吧,我暂且先不谈论天才的问题,我先从儿子的性格说起。格兰特尔的性格天生就比较腼腆、内向,我和妻子也希望他变得开朗、外向些,为了改变他的性格,我们不知道下了多大的功夫,但却没收到任何成效。我也想把他变成天才,可是他这样内向的性格能干出什么大事来呢?我真不是有意贬低自己的儿子,只是我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
“其实,腼腆和内向并不是什么致命的缺点,很多成功的人也都是内向的性格。而且孩子的性格除了和天生的因素有关系外,和后天的培养也是分不开的。”
“真的吗?我不太相信。我看你儿子威廉的性格就非常好,他每天都一副很开心的样子。难道这不是天生的吗?还是你有什么特别的方法?”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
“那他的性格就是天生的。”
“不,这不是天生的,这和后天的环境有关。”
“后天环境?你指的是什么?”
“家庭环境,父母、亲戚、朋友等一些人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你同意我这个观点吗?”
哈塞先生听了我的一番话后,沉默了一下,看着我,他仿佛一时间也找不到反驳我的观点。我则继续说道:“一个人的才能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同样他的性格也和后天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关系。有些人活泼、开朗,有些人内向、腼腆,这都和家庭因素有关,尤其是爸爸妈妈的性格,同时他在幼儿阶段所接受的早期教育也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以前曾经听说过家庭环境不好会对孩子的性格有不好的影响,很可能导致他在性格上有弱点。可是我自认为我的家庭环境还不错,而且我对格兰特尔的教育不能算最好的,但也绝对不差,可是他为什么还是存在性格上的弱点呢?”哈塞先生不解地问道。
“好的家庭环境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为什么?难道不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吗?”哈塞略带吃惊地问道。
“不是这样的,糟糕的家庭环境是造成孩子性格有缺陷的根本原因,但是好的家庭环境未必一定能培养出性格好的孩子来。”看着哈塞投入的眼神,我略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想给你举一个故事,说明这个问题,你想听吗?”
“当然。”哈塞先生挪了挪身子,做出了准备听故事的样子。
接着,我给哈塞先生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我的哥哥有一个孩子叫维勃格斯,他今年7岁,个头很高,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高出了一头。但他的性格却和个头成反比,他是那种极其内向、脆弱的性格。他的童年几乎没有什么玩伴,可以说是在孤独中度过的,他平时的话也很少,除了必须说话的时候,他大部分的时间都保持沉默。
当人们看见他的时候,他大都是一个人坐在门外的小凳子上,发呆地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他也很少笑,即使在一些类似于圣诞节这样重大的节日里,别人都在欢愉之时,他的脸上也从来没有出现过灿烂的笑容。
也许有人会问,他的家庭环境很不好吗?还是父母对他不好?事实上,都不是,他的家庭非常幸福,他的父母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知书达礼,从来不打骂孩子,而且他们非常疼爱孩子们。维勃格斯还有一个比他大5岁的姐姐,姐姐也非常疼爱他,总是对他照顾有加。生活在这样幸福的家庭里的孩子,他没有理由不幸福,可他为什么是这样的性格呢?
事实上,维勃格斯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记得在他3岁的时候,我曾见过他,那个时候的他非常可爱,性格开朗、活泼,每天都唱唱跳跳的,很开心的样子。从他的房间里总能传来“咯咯”的笑声,有时候,他一个人玩的时候,他也总是莫名其妙地就笑了起来。可是长大之后,他的性格却改变了。事实上,我最清楚维勃格斯性格变化的原因了,现在说起来我还感到很难过。
在维勃格斯快满4岁的时候,最疼爱他的祖母去世了。这件事令人感到非常难过,但是生老病死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大家早已司空见惯。大多数孩子最初面对这样的事情时总会难以接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痛苦的记忆也就慢慢淡忘了。但是维勃格斯却始终没有从这件事的阴影中走出来,当然这绝对不是只有祖母去世这一个原因造成的,可能更多是妈妈的一句话对他的打击太严重了,使他的性格因此改变了很多。
就在祖母去世的那一天,维勃格斯伤心地哭个不停。妈妈心疼他,便把他抱在怀中,安慰他说:“不哭了,我的宝贝。”
“不行,妈妈,我要祖母。”维勃格斯不停地哭喊着。
“可是祖母已经去世了,她不会再回来了,我们也永远都不能和她在一起了。”
妈妈的一番话使得维勃格斯哭得更加伤心了,后来无论她怎样劝说,都不能使他停下来。最后,妈妈终于失去了耐心,她在儿子的身上轻拍了几下,说道:“好了,别哭了,人早晚都是要死的,你哭也没有用。”这一番话使得维勃格斯马上停止了哭泣,他睁大眼睛,惊奇地问:“那我也会死吗?”此时的妈妈已经被儿子哭得心烦意乱了,她不假思索地点了点头,说:“当然了,我们都会死。”
从此以后,维勃格斯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听不到他“咯咯”的笑声了,他的脸上也不再有笑容。
听完这个故事,哈塞先生不禁感叹道:“这个妈妈实在不应该这么说,这对孩子来说,简直太……太残忍了。”
“是吗?你真的这么认为吗?”我问道。
“对啊。在那种情况下,孩子伤心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母亲,应该想办法安慰他才对,这样的解释,成人还能理解,可是对孩子来说,简直太难以接受了。”从哈塞先生的话语中,我能感觉到他很激动,也很气愤。
“是呀,你说得没错。后来维勃格斯每天都在担心身边的亲人会相继死去,他也担心自己哪一天就去世了。可以说,这个孩子完全被笼罩在了死亡的阴影下不能自拔。现在他才7岁,以后的路还很长,他这个样子简直太令人心痛了。”说完,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之后,哈塞先生和我都沉默了。哈塞先生低着头仿佛在思考问题,沉默了许久,他终于缓缓地抬起头,说道:“看来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还真的不小,往往就是这些小细节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只不过是我们做父母的粗心,忽略了而已。”
“是,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你写上什么就是什么。”我不禁感叹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