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幼儿园,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上幼儿园,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老师和家长及时发现,予以纠正。因此,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老师的责任显得十分重要。儿童往往会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脏东西,不随地吐痰,不吸手指,不挖鼻孔,不抠耳朵,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每次盛饭不宜过多,吃完后再添,调动孩子吃饭的积极性。

彤彤在上幼儿园小班。最近,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们玩玩具。

一天,彤彤和其他小朋友在教室里玩玩具。彤彤玩着小锅、小勺,她总是把勺子放在小锅中,想不出其他的玩法。老师看到了,就走过去对她说:“彤彤,你的饭烧好了没有?盛出来给娃娃吃吧!”在老师的启发下,彤彤把“饭”盛到碗中,拿去送给娃娃吃。这样彤彤对小锅产生了兴趣,游戏的内容更丰富了。

有时候,彤彤拿着玩具,不知如何玩,就在桌上乱打或抛掷一地。老师就告诉她如何使用:“积木可以搭一座小房子,小珠子可以串成一条小项链。”彤彤喜新厌旧,某件玩具玩久了,就会随意抛掷,老师立即提醒她:“彤彤,汽车不玩了,要放在玩具架上。来,我们一起把汽车搬过去吧!”这样就降低了玩具的损耗率。

有一次,彤彤和一个小朋友很开心地搬着一只木箱,走到半路,彤彤要向东走,那个小朋友要向西走,两个人争吵起来。老师立即跑过去说:“彤彤,我们一起搬吧!搬到那张桌子上去。”彤彤又开心起来。

在老师不断的教育和培养下,彤彤渐渐地养成了正确使用玩具和爱护玩具的良好习惯。

游戏是孩子参与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孩子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孩子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老师和家长及时发现,予以纠正。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学习和游戏的场所,老师是主要教育者。而且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养成的良好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使之终身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困难了。因此,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老师的责任显得十分重要。

儿童往往会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孩子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孩子想要玩某些玩具时,就要人家无条件地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任由它发展下去。

儿童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他们的这个特点,老师应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其不良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孩子起来小便,脚步声很大,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他轻声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得对。

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也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那么,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在幼儿园养成哪些习惯呢?

1.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脏东西,不随地吐痰,不吸手指,不挖鼻孔,不抠耳朵,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

许多孩子吃饭时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老师应告诉孩子吃饭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但不宜过急催促。每次盛饭不宜过多,吃完后再添,调动孩子吃饭的积极性。

2.不挑食的习惯

老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来吸引孩子的兴趣,可以用很夸张的行为表现“这菜真好吃”,也可以变化烹饪花样,诱发孩子的食欲,不可用粗鲁的语言和动作逼迫孩子吃。

3.讲礼貌的习惯

老师要重视孩子的语言文明,要求孩子尊敬老师和父母,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给孩子讲解规矩,使孩子懂得一定的行为规范。

4.良好的学习习惯

加强家园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园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

5.良好的劳动习惯

老师要让孩子学会承担一些简单的劳动。比如,早晨入园时,请第一个到园的小朋友帮忙放杯子;午饭后,请孩子们轮流帮忙擦桌子、扫地;傍晚放学临走时,请大家把自己的椅子放到桌子上摆放整齐等。

老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这种方法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