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意识

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意识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强孩子的合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不但环境变了,而且生活方式也变了。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技巧,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情景表演等方式不断地增强孩子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思想意识。和谐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孩子心理健康。还要和幼儿园配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养成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一天,幼儿园老师找了五位小朋友,请他们配合做一个实验。老师拿出一个瓶子,里面有五个小球,每个小球都由一根线牵着。老师对五位小朋友说:“你们每人拽住一个小球,在7秒钟内必须将小球全部从瓶中拽出,否则实验失败。记住,瓶口只容得下一个小球,谁的小球出得慢,谁就被淘汰。”

五位小朋友中最大的一位想了想,然后和其他四位小朋友耳语了几句,之后示意老师可以下令了。老师说:“开始!”只见年龄最小的小朋友最先将小球拽出,第二、三、四个小球随后出来,最后拽出来的是那位年龄最大的小朋友。7秒钟内5个小球全部被拽出。这位老师被眼前小朋友的举动惊呆了,不停地称赞他们做得好。

上面的例子,说明了团结是一种重要的精神,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要有较高的素质外,还必须要有合作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有很多,如一起搭积木、看书、做游戏……老师应想办法为他们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如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或全班画画时,大家必须学习互相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相互商量,他们才能在构图、色彩、内容上协调一致。

当孩子帮助别人时,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如:“你真棒,能够主动帮助他人。”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扶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都能使孩子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行为。

社会是一个群体,很多事光靠一个人单枪匹马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依靠群体的力量。这就要求孩子要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并能取长补短。所以,父母必须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意识,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增强孩子的合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增强孩子的互助意识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不但环境变了,而且生活方式也变了。在集体生活中,孩子与同伴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这就需要他们建立互助互爱的关系,但大多数孩子起初对此很不适应。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技巧,通过讲故事、念儿歌、情景表演等方式不断地增强孩子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思想意识。

2.家庭也是培养孩子团结友爱的重要场所

家庭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对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家庭环境,能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父母在家应该让孩子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叠被子等。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就应放手让他们去做。还要和幼儿园配合,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养成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