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是一个正在上幼儿园大班的小男孩,很快就要从幼儿园毕业了。牛牛的父母最近十分焦虑,因为牛牛经常在幼儿园咬人、打人,被老师认为是“有攻击性”的孩子。他已经因此被幼儿园劝退过一次。转到现在这所幼儿园后,情况也并未好转,好几次因为打人,他的父母不得不提前把他接回家。
牛牛的父母很担心牛牛这种情况会愈演愈烈,更担心牛牛将来会变成一个暴力分子。
因此,牛牛的父母打电话向儿童心理学家求助。
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要注意:不要训斥打人的孩子,因为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突如其来的训斥只会让孩子感觉到莫名其妙;不要因为孩子打人而打孩子,孩子不会理解家长的用意,只会觉得受到伤害,这样会让孩子不再信任家长。当家长注意做好以上几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会明显减少。
像牛牛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打人、咬人,甚至更加激烈的攻击性行为在孩子中间也常常发生。我们来分享一些对孩子的攻击行为的分析,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具有攻击性呢?儿童心理专家告诉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2~3岁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萌发,他们认为一切东西都是自己的,事事都应合自己的意,所以一旦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出现,暴力事件也就随之发生了。
(2)孩子的语言能力有限,自己的想法、要求难以表述清楚。在交往中,当不被理解时,他们便选择用打人的方式表达情绪。
(3)电视节目或生活中看到的暴力行为,甚至成人之间那些带有玩笑性质的“攻击”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4)孩子渐渐发现自己乖巧听话时,很难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而只有自己做出一些过激行为时,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
(5)3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便把烦恼、悲伤、愤怒这些不良情感转化为“暴力”发泄出来。
孩子的攻击行为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危害,对其个体的健康发展也是很不利的,还会阻碍儿童社会性、个性和认知的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有攻击行为的孩子与他人的关系一般较差。大多数同龄孩子会对其避而远之。在小班,由于一些攻击性较强的孩子的影响,那些受其欺负的小朋友产生了心理恐惧,甚至不愿上幼儿园,令老师和家长十分头疼。
当孩子有攻击倾向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做呢?具体方法如下:
1.父母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所以父母在教养孩子的时候,尽量不要爆粗口。孩子犯了错误,父母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采取说服、讲道理的方式解决,这样可以预防孩子攻击行为的发生。
2.不要用暴力手段制止孩子的攻击行为
孩子的打人、咬人等行为,往往是为达到某种目的,很少具有敌意。一旦发生类似行为时,家长不要使用暴力制止。因为暴力的家长就会教出暴力的孩子。
3.给孩子一个发泄不良情绪的出口
当孩子情绪焦躁或低落时,家长要帮孩子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方法发泄情绪,尽可能地引导他说出来,并允许孩子通过打沙发靠垫、枕头等方式进行宣泄。
4.远离攻击性强或暴力性强的动画片或者书籍
对于攻击性强的孩子,家长除了给孩子讲道理外,还要尽量让孩子远离攻击性强的动画片或书籍。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攻击性或暴力性的场面很容易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父母不要让孩子看攻击性强的动画片,也不要给孩子买带有暴力性的书籍。
此外,当孩子有攻击倾向时,家长应该耐心地与孩子进行交流,一旦发现孩子的攻击行为时,应该问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教给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另外,平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礼貌、谦让的好习惯,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爱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