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嗝的目的是帮助宝宝排出在吃奶时吞进胃里的空气。为了使宝宝容易打嗝,喂奶时要把宝宝头部的姿势摆正。每次哺乳到一半,可以停下来竖抱着宝宝拍嗝,最好在能听到宝宝喉咙里发出“呃”的声音后,再把宝宝横抱着继续哺乳。宝宝吃饱后再次拍嗝,结束喂奶后,尽量在成功拍出嗝后再平放下宝宝,以免宝宝睡到一半时漾奶。一般来说,拍嗝能明显减少宝宝漾奶的次数。
对于小宝宝,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宝宝的“长势”了,看到宝宝长高、长胖就会特别高兴。宝宝的身高和体重的确反映了宝宝的营养状况,父母可以在家里对宝宝进行定期测量。但是不要简单地理解一次偶然的测量结果,只要宝宝的生长发育一直保持稳定的速度,并且处于他这个年龄的数值范围内,不管他长得高点儿还是矮点儿,都是正常的。
哺乳期妈妈有时候需要外出,不能保证每顿都可以自己喂宝宝。此时,可以将多余的母乳吸出来,储存起来。
吸出来的母乳要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如消过毒的塑料桶、奶瓶或专门的奶袋等。清洁消毒过的装奶器皿不要装得太满,留足冷冻后膨胀的空间。如果长期存放母乳,最好不要用塑料袋装。另外,最好按每次给宝宝喂奶的量,把母乳分成若干小份来存放,在每一小份母乳上贴标签并写上日期,以方便家人或保姆给宝宝合理喂食且不浪费。
将多余的母乳储存起来,不仅让哺乳期妈妈多出些自由安排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
解冻时,将盛母乳的容器放入温水或流水中,然后再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温热至37℃。
在这里要注意,冷冻母乳不可用微波炉解冻,因为高温会破坏母乳中的免疫成分。另外,应该在解冻后的3小时内饮用完毕,解冻后的母乳不能再次冷冻。
只要不是乳房局部感染,引起妈妈患病的病菌很难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而妈妈对抗各种疾病产生的抗体却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从而增加宝宝的抗病能力。
妈妈患以下轻微疾病,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感冒、流感:一般药物对母乳没有影响。母乳中已经制造免疫因子传输给宝宝,即使宝宝感染发病,也比母亲的症状轻。
可以在吃药前哺乳,吃药后半小时以内不喂奶。妈妈要戴着口罩喂奶。
腹泻、呕吐:一般肠道感染不会影响母乳,注意多饮水。妈妈在哺乳前后要洗手。
患了乳窦堵塞或者乳腺炎的妈妈,对自己和宝宝所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继续哺乳,而且应该更加频繁地喂哺,以缓解症状。即便很痛苦,妈妈也不能放弃努力,因为宝宝的吸吮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除非有特殊情况,不要轻易尝试用药物疏通奶管。
另外,妈妈患病需要服药时,药物及剂量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有些药物,如环丙沙星类抗生素、抗凝血药物、治疗神经或精神病的药物等,要避免服用,这些药对宝宝的伤害很大。
原本一饿肚子就哭闹的宝宝,突然对“吃饭”提不起兴趣来,这时,妈妈就要仔细观察了。
宝宝真的不饿:如果宝宝精神饱满,情绪正常,不必担心。这可能是由于前一阵吃奶量过多,导致一时的食欲不振,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宝宝就会恢复。宝宝不太想吃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生硬喂食,只要宝宝没有病理性问题,少吃一点儿,甚至饿一顿,都没有关系。
宝宝生病了,除了不吃奶,还有烦躁哭闹或者精神萎靡不振,甚至有口唇发绀、黄疸等表现,这时就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了。宝宝有可能患了鹅口疮、肺炎、败血症等,父母不要掉以轻心。
判断宝宝是否喂养不足,最可靠的方法是测量体重。一般4个月以内的宝宝,每周体重增长如果低于200克,就要考虑可能是喂养不足。若出现喂养不足,针对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以尝试更换配方奶的品牌,或选择强化了某种营养成分的配方奶,也可增加配方奶的总量。
如果宝宝在妈妈喂奶之后哭闹,而且频繁出现漾奶现象,那么可能属于喂养过度。妈妈应关注宝宝的体重,如果体重增长过速,或腹胀或哭闹,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喂养过度所致。此时应减少喂奶量,并控制喂奶的次数。
宝宝体重增长公式为:
0~6个月月龄婴儿体重=出生时体重(千克)+月龄×0.7(千克)
7~12个月月龄婴儿体重=6(千克)+月龄×0.25(千克)
2~12岁体重=年龄×2+8(千克)
用婴儿磅秤测量宝宝体重较为准确。测量前将测量器放平,指针校正到零,然后开始测量。定期测量宝宝体重,记录在生长发育曲线表中,可以绘成宝宝体重增长曲线,与正常宝宝体重增长曲线相比较,便可了解宝宝的体重增长是否正常。
一般来说,3个月时宝宝的体重为出生时的2倍,1岁时的体重为出生时的3倍,2岁时的体重为出生时的4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