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说家长会

再说家长会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我在这里还要是替孩子们呼吁一下:无论何种方式的家校合作,都要把孩子的感受考虑进去,大人们合作得再好,孩子如果不接受也等于零,千万不可以形成两伙大人对付一个孩子的阵势,本来青春期就正逆反着呢,一旦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和家长联合起来就为“管”我、“治”我,那就可能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所以,“家校合作”必须是老师、家长、学生三方平等的对话。


作为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主动权掌握在学校和老师手里,而且不用规定也无须提倡,或多或少总是要开的,内容一般不外乎班主任汇报班级情况,表扬好的,批评差的,这个批评还会连带上家长。然后主科老师轮流上讲台,根据自己所教这一科的情况,进行总结、表扬、批评,再加上“家长应该如何抓好这一科”的指导。会后还会再留下几个“问题学生”的家长再谈学生的问题。在一次开完家长会后,我曾经写过一首打油诗用来自嘲:

家长,忐忑不安。

学生,提心吊胆。

家长,语重心长恳谈。

孩子,表面点头称是

其实一肚子怨言。

会后过不了三天。

一切烟消云散,

又回到了从前。

这种老套路的家长会看起来老师和家长进行了一次密切合作,但意义真的不是很大。我曾经试图从我做起,使家长会有所改变。首先在时间上学校好像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在每学期的期中考试后,成绩、排名都出来了再开家长会。显然目的就是向家长报告和分析考试成绩。对此我不能赞同,因为考完了,报成绩不是目的。分析成败原因是老师和学生应该认真去做的一件事,向家长汇报意义不大。我主张家长会改在期中、期末考试前开,把考后报分变为考前动员,让家长知道孩子要考试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复习环境,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鼓励孩子建立竞争意识,争取考出水平,取得理想成绩。至于考试结束后想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成绩(其实只有少部分同学需要老师告知),就完全没有必要再用开家长会的形式了。作为普通班主任,我没有决定权, 1998年我鼓动高一年级组长按我的想法做了一次改变,学生反映良好,说“考前开没什么压力,不用那么胆战心惊了”,家长也感觉不错,说变被动为主动,考前能抓一抓,心中有数了。 2001年我当年级组长后又搞了一次,但“习惯势力”使我无法再坚持下去。看起来仅仅是个开家长会的时间问题,其实反映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次,我给我的学生们一种承诺:家长会上不告状,不点名批评,更不责备家长,有什么问题下来个别交流;我对家长们提了个要求,家长会后回到家里,不发火,不骂人,以鼓励为主,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我这样做的宗旨一不让家长恐惧家长会,给家长留面子;二不让学生反感家长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但是不管怎么说,家长会这种家教合作的方式对学生、对家长似乎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因此从学校、老师这一方面来说,怎样开家长会?采用哪些形式?如何发挥家长会的最佳效益?都是需要我们去探讨的问题。

我手中的座谈会记要中有几个发言。

一位家长说:“我孩子的学校开设了家长学校,由校医给我们这些当家长的人讲课,怎样帮孩子度过困惑的青春期。”我觉得这种形式就是进步。

另一位家长则表示:“现在的家长学校是一种好的形式。但内容太单调了,都是关于青春期教育的。青春期问题只是孩子诸多问题中的一部分。家长学校的内容是不是可以更广泛一些?是不是可以像香港一些中学那样,由学校组织一些学校之间的活动?比如组织问题类似的学生的家长一起开专题讨论会,或者组织一些家长交流教子经验。我很希望能向一些特别会教孩子的家长取取经。”

一位在座的老师马上回应:“除了家长学校,我们学校最近在探索一种‘小型家长会’,就是刚才那位家长说的,把问题类似的学生家长聚集起来。目前看来家长对这种形式的家长会还是比较认可的。”

听了上面三位家长和老师的发言,首先我们应该感到欣慰的是,家校双方都希望合作,重视合作,出发点相同,目标基本一致,只要在方法上、手段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合作的空间很大,合作的前景看好。但我在这里还要是替孩子们呼吁一下:无论何种方式的家校合作,都要把孩子的感受考虑进去,大人们合作得再好,孩子如果不接受也等于零,千万不可以形成两伙大人对付一个孩子的阵势,本来青春期就正逆反着呢,一旦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和家长联合起来就为“管”我、“治”我,那就可能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所以,“家校合作”必须是老师、家长、学生三方平等的对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