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现孩子对老师的批评过于敏感

发现孩子对老师的批评过于敏感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及时的批评可以纠正错误,恰当的批评可以使人认识错误改过自新,严厉的批评可以使人猛醒而悬崖勒马……尤其是针对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他们的逆反心理作祟,或固执己见不认错,或明知故犯不服输。如果再碰上一个破罐破摔的孩子,被批评毛了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对孩子的批评要掌握适时、适当和节制的原则。


关于赏识教育,家长们可看的东西很多,我不再赘述。但是我想换一个角度剖析一下赏识、表扬、夸奖的反面——批评,这一家长老师们最常用的教育手段。

首先我必须声明,我绝不是反对或者拒绝使用批评这种教育手段。及时的批评可以纠正错误,恰当的批评可以使人认识错误改过自新,严厉的批评可以使人猛醒而悬崖勒马……总之在社会生活中,批评是修正和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帮助他人改正缺点错误的重要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他们由于不成熟,自我约束力差,自我纠错能力差,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错误百出,而且经常是在犯同样的错误。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家长最感到挠头的是“孩子怎么没记性”?“为什么屡教不改?”于是频繁地使用批评手段,意图把孩子“骂”醒,但是不管你是苦口婆心地骂,言辞激烈地骂,还是语重心长地骂,这种带有批评成分的教育效果都不十分理想。尤其是针对处于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他们的逆反心理作祟,或固执己见不认错,或明知故犯不服输。如果大人们再不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策略,形成与孩子的对峙局面,那么这时候的批评不但无效反而要适得其反了。如果再碰上一个破罐破摔的孩子,被批评毛了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我今年接的初一新生中有一个小男孩,开学第一天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习惯不好,比较散漫,总爱做出一副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班主任老师批评他,他表现出了极大的抵触情绪。我断定这是一个从小挨批评比较多,被说皮了的孩子,批评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我第一次上他们班的课他在下面偷偷摸摸看卡通漫画,我提醒他时,他用眼睛不屑地瞄着我,一条腿不停地颠着,做出一副不以为然的神态,但我已经看出了他心中的恐惧与不安。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没有他预料中的批评,而是温和地告诉他,“来到新的学校,怪关老师没有把有关规定详细地向同学们介绍,咱们《初一年级一日常规》中‘不带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到校’就包括卡通漫画书。今天先把书拿回去,我相信你以后一定不会再带到学校来了,我已经看出你是一个挺聪明的孩子……”这次谈话后老师们都反映他有了“想好”的意识,尤其上我的课,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当然对于孩子来说,不稳定是他们的特点,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现象,可是对这种类型的孩子确实不可以再一味地批评,因为他们对批评已经产生了“抗体”,很难再有好的“疗效”了。本学期刚开学第一周,初一的孩子们就向我诉说他们的烦恼——家长的唠叨。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孩子们嫌家长唠叨,表面看起来是嫌家长“说的多”,实质上是因为家长们说的内容多批评,少表扬;多指责,少鼓励;张口一表扬就是别人家的孩子,这样的话谁能爱听?谁能老听?听多了,没用了,不就成废话了吗?对孩子的批评要掌握适时、适当和节制的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