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总而言之,“灵动”属于真挚,属于率性,属于从容,属于自然。“灵动”是文章的高境界。
【范文14】
灵动
李叶子
世界并非人们主观臆测出来的。认知的心应灵动,生命才会诗意地展现在你面前。
燕子在冰下越冬吗?亚里士多德如此猜测,而瑞士巴塞尔城的那位修鞋匠可不这么想。在哪里越冬,只有燕子自己才能给出答案。他手送绑了字条的燕子飞走的那一刻,心也必定与它一起起飞了。
一颗好奇心随着那一抹轻捷灵巧,完全属于自然的小小身影翩跹起舞,人也会随之脱离世俗的钝重。我想那一刻,修鞋匠眼底该闪着一片灵动的色彩。那份灵动来自于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尊崇而虔敬探求的心。不知有没有人笑他幼稚,但我会亲近这样一个脱离人的傲慢和偏执、内心又纯粹又美丽的人。
燕子回来了!带回一个同样灵动的灵魂。雅典的安托万啊,因为同样的善意和虔敬,他发现了燕子飞回带来的好奇。两张纸条,诗意的回答,却同样点亮了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的生命。这是自然理智而客观的标准答案,却也是生命给出的自由而灵动的答案。
事实不是摆在眼前。我们若用一颗灵动的心去寻求答案,世界便有了奇异的色彩。
也许有很多人会说,如果牛顿发现地心引力的真实起因并非苹果砸到了他的头上。但那又如何呢?我喜欢这个故事,不妨把它看作事实,到底无损于一切结论,而我们却收获了一个更为可爱的大自然。
牛顿坐在树下,静静翻着书。而大自然偏偏同他开了一个俏皮的玩笑。学习成痴的年轻人也许是怀着又好气又好笑的心情举着苹果开始思考,却就此思考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可是我想,就让画面停留在那个下午吧。恶作剧的苹果树,专心致志研究的年轻人,红彤彤诱人的苹果。自然的客观丝毫未搅浑周遭风景的诗意。这样的故事,让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显得尤为善意温和,充满情趣。
我想,是人们过于自卑自己的无知,才会毫无顾忌地对世界,对生命急迫的探求,却忽略了生命应有的鲜活色彩。以致一切真理都显得苍白而不具有生命力。
那就让我们怀着灵动的心去探求世界吧,生命会展现美丽的微笑,自然会给出诗意的答案。
借鉴指津
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佳作——诗意、别致、灵动。
谈起刻苦学习,“头悬梁、锥刺股”往往被人奉为楷模;提起科学求索,“无所畏惧、不顾一切”常常为人津津乐道。而本文却以“认知的灵动、诗意的探究”为思想线索贯穿全篇,立意的高妙、角度的巧妙、文笔的灵妙让人称奇。
燕子在哪里过冬?鞋匠的“一颗好奇心随着那一抹轻捷灵巧,完全属于自然的小小身影翩跹起舞,人也会随之脱离世俗的钝重。我想那一刻,修鞋匠眼底该闪着一片灵动的色彩。那份灵动来自于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尊崇而虔敬探求的心。不知有没有人笑他幼稚,但我会亲近这样一个脱离人的傲慢和偏执、内心又纯粹又美丽的人”。小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对鞋匠的好奇和探究发出了由衷地赞美。那份眼底的灵动色彩“来自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尊崇而虔敬探求的心”,一种亲近这个“脱离人的傲慢和偏执、内心又纯粹又美丽的人”的冲动会油然而生。
随后,“燕子回来了!带回一个同样灵动的灵魂。雅典的安托万啊,因为同样的善意和虔敬,他发现了燕子飞回带来的好奇。两张纸条,诗意的回答,却同样点亮了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的生命。这是自然理智而客观的标准答案,却也是生命给出的自由而灵动的答案”。在小作者的笔下,源于好奇、点亮生命的科学发现,竟是如此充满着善意和虔诚,呈现着自由和灵动。
接着,文章展开联想。在这里,读者看到的科学探究不再是枯燥的、乏味的甚至血腥的,而是充满了灵动美和诗意美;科学家也不再是一群偏执狂般的形象——诺贝尔在被炸得血肉模糊时仍发出 “我成功了”的高喊,富兰克林狂奔于风雨雷电中去引雷自击,居里夫人在矿渣熏烤、射线戕害中葬送掉健康与生命……相反,是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和虔敬。“牛顿坐在树下,静静翻着书。而大自然偏偏同他开了一个俏皮的玩笑”。牛顿在这里不是孜孜以求、废寝忘食、苦思冥想的形象,而是坐在树下,悠哉游哉,“静静翻着书”。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美妙图画,以机智诙谐、灵动俏皮的笔墨描画出。“恶作剧的苹果树,专心致志研究的年轻人,红彤彤诱人的苹果。自然的客观丝毫未搅浑周遭风景的诗意。这样的故事,让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显得尤为善意温和,充满情趣”。科学探索应该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和谐而不是相反,所以这种探索应该“善意温和,充满情趣”。多么耐人寻味的事理阐述。
收篇之际,文章写道:“我想,是人们过于自卑自己的无知,才会毫无顾忌地对世界、对生命急迫的探求,却忽略了生命应有的鲜活色彩。以致一切真理都显得苍白而不具有生命力。”多么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多么难能可贵的思考。
这是灵动的心灵中流出的一曲美妙灵动的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