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圈”二字表现力很强,再配上“跳出”二字,就引出了一个个“山穷水尽”、“绝处逢生”的故事。“跳出死圈”限制很严,角度独到,可以避免雷同,有助于脱颖而出。
【范文18】
让实际行动引领我们跳出思维死圈
李思佳
燕子在哪越冬这一2 400多年的疑问是由瑞士一名贫寒且并没有多少知识的修鞋匠解决的,他长期静默思考无果后,将写有“燕子,你在哪儿越冬?”的纸条系在了燕子的腿上,第二年竟然收到了来自雅典的答复。困扰当时无数人的大疑团就以这样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解开。但在我看来,修鞋匠之所以解开谜团,是因为他在像其他人一样反复思考后,采取了切实的行动来探究。我认为,当遇到了思维死圈时,正是需要切实的行动来寻求解决之道。
美国费城的艾伦教授于1975年来日本的一所大学参观,在该大学实验室旁,他发现了一堆闪闪发光的奇怪材料。好奇的他询问了同行的白川教授,而白川教授回答说:“那是一个学生违规操作的结果,我们尝试分析过,但从各种成分分析看,它并没有多大的用处。”于是艾伦教授抱着好奇之心把这堆“废物”拿回了美国。一如日本教授所言,这堆东西经由数据分析出的结果的确是废物。但艾伦教授的直觉告诉他这里一定有什么奥妙。百思不得其解后,他展开了大量的实验。最终当他把微量碘加入其中后,竟然惊人地发现它的导电性提高了许多倍!这一发现打破了过去认定的塑料都是绝缘体的认识,而艾伦教授也因此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细分析艾伦教授与瑞士修鞋匠,发现他们都做了常人未做的事,即在思考无果的结果下,以切实的行动去探究,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两人都获得惊人的成就,这不可不归功于面对思维死圈时的切实探究行动。
袁隆平教授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在他寻求“三系法”杂交水稻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切实行动所带来的巨大功效。多次杂交试验不成功后,他苦思冥想却得出了亲缘较近的水稻也许永远达不到想要的杂交成果的结论。这无疑是遇上了思维的死圈,再继续研究下去,岂不是什么结果都没有!但袁隆平和他的助手马上起身,走遍大江南北,最终在海南找到那棵雄性不育的水稻,最后实验成果,为中国解决了粮食问题,在粮食界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其实,科学探究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如此,思考为人们拓展前方道路,但现实总为思想带来不可逾越的鸿沟,若是仅仅思考,科学的探索必止步不前,终究会被困死于思维死圈内。我们需要这种切实的行动,有了它才可能在海南找到实验突破口,有了它才有了来自雅典的珍贵回复。
当思考不再前进,当疑问纠结千年,当陷入了思维死圈,请为你所研究的“燕子”系上一张“小纸条”吧,切实的行动引领我们跳出死圈,探究出问题的答案甚至是更广阔的思考天空。
借鉴指津
这也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但和上一篇相比,明显要胜出一筹。
首先,在立论上。“跳出思维死圈” 几个字多么生动形象,多么富于表现力,尤其“死圈”二字,多么新颖而富于创意,让人一眼看到就会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在论据上。置身不同国度、不同研究领域的艾伦教授与袁隆平教授,都是著名的科学家,都因“跳出思维死圈”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两个论据更为鲜活、典型,分析也更深入透彻。
再次,在论据与所给材料的联系上。写到艾伦教授,并没忘了和鞋匠材料相呼应:“细分析艾伦教授与瑞士修鞋匠,发现他们都做了常人未做的事,即在思考无果的结果下,以切实的行动去探究,在实践中寻找答案。两人都获得惊人的成就,这不可不归功于面对思维死圈时的切实探究行动”。写袁隆平教授,仍不忘记与鞋匠材料相联系:“若是仅仅思考,科学的探索必止步不前,终究会被困死于思维死圈内。我们需要这种切实的行动,有了它才可能在海南找到实验突破口,有了它才有了来自雅典的珍贵回复”。作为材料作文,在展开联想时,着意巧妙地将联想材料与所给材料进行有机勾连,不但有利于防止中途偏题、跑题,而且可显文思更缜密,结构更严谨。这比那种从材料中提出论点后就将材料一脚踢开的做法,显然要高明得多。
最后,在语言上。以收篇为例:“当思考不再前进,当疑问纠结千年,当陷入了思维死圈,请为你所研究的‘燕子’系上一张‘小纸条’吧,切实的行动引领我们跳出死圈,探究出问题的答案甚至是更广阔的思考天空”。收尾简洁凝练,生动形象。富有亮色的语言,使文章增色不少。
可见,即便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如果有了如上诸多优点,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相当好的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