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也即分析,是议论文写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当下中学生的普遍弱点。没有分析,议论文就成了“观点 + 材料”的简单罗列;有了深入的分析,即便是人们熟知的事例,也一下子“化腐朽为神奇”了。
【范文22】
勇于破解你的“燕子”谜题
杜南
燕子去哪里过冬?一个多么简单的问题,却难住了古希腊的著名学者。2 400多年来人们提出一个个猜想,最后竟在一位鞋匠无心绑上的一张纸条后收到了回复来的答案,轻松解开了谜团。当此事已经结束,会有多少人问自己:“对呀,我为什么就没有自己去问一下缘由呢?”很多事情就像这燕子之谜,只要你肯亲自将纸条绑在燕子腿上,便会得到答案。亲身实践才是得到真知之道。
荀子的《劝学》中便有“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言。仅仅有猜想是没有用的,因为只有躬身亲历才能得到事实。著名数学家费马曾经有过一个猜想:凡是满足形式为22^n+1的数就是质数。这一数学难题困扰了全世界半个多世纪之久,许多数学家也给出了不同的猜测,却始终无人能解。然而这个“燕子”类的谜题终于等到了解开它的鞋匠。数十年后,一个青年人——欧拉,仅仅试了一下n=5,便发现这个费马数并不是质数。这所引起的轰动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人们却始终不敢仅仅用最简单的方式去尝试一下。就像苏轼所说:“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是的,不论你有多么强的实力,要想得到问题的答案,也只有亲身探究,从最根本处入手,才能庖丁解牛,得到真相。
同在科学界,中世纪的欧洲曾为光的本质这一问题争论不休。牛顿以其大英皇家科学院院长的地位使人们接受了他光是粒子的理论。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几十年后,惠更斯等几位科学家尝试了一下光有没有波的性质,便得到了真正的答案:光竟然也能像波一样传播!如果这几个简单的实验能在几十年前就有人试着做做,真相揭开何必拖延如此之久呢?这光学的“燕子”是一样会以它的性质这张“纸条”回答你的。学习与求知是被疑问与实践解答相串联起来的。没有疑问假想固然不能进步,但是只有怀疑猜测,则根本无法得到提高,获得真知。
生活中这样的“燕子谜题”更是不胜枚举。一道看起来就恐怖的试题,一件想尝试却感到棘手的琐事……其实,只要你轻轻捅破这层窗户纸,亲身实践一下,问题或许马上就能迎刃而解。
实践给予人破解问题的机会,更给你勇于突破的力量。做好勇于实践的你,方能解开生活的谜题!
借鉴指津
既中规中矩,又巧妙灵活,这篇考场作文把这两者很好地统一起来了,成就了一篇出类拔萃的满分作文。
关于中规中矩。
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论据典型,分析到位……凭着这些明显的优点,阅卷者必然会给出一个好分数,别人学习借鉴起来也容易。
关于巧妙、灵活。
首先,在题目。题目艺术、灵动地亮出了观点,点明了角度,尤其“燕子谜题”四字,带有浓厚的象征色彩,鲜亮醒目,耐人寻味。
其次,在点题。 “燕子谜题”能否破解,关键在一“勇”字。“只要你肯亲自将纸条绑在燕子腿上,便会得到答案”。开篇以简洁生动的文字点题并生动揭示了“燕子谜题”的象征意义。
再次,在论据。两个事例都来自科学界,都是长期让人陷入困境的“燕子谜题”,又都是有人勇字当头破解了谜题。 “数十年后,一个青年人——欧拉,仅仅试了一下n=5时,便发现这个费马数并不是质数”。——一个困扰了全世界半个多世纪的数学难题由此解开。“几十年后,惠更斯等几位科学家尝试了一下光有没有波的性质,便得到了真正的答案:光竟然也能像波一样传播!”——光是否有波性困惑因此真相大白。论据典型,叙例生动,析例深刻,足见匠心。
最后,在语言。议论文的语言固然要简洁洗练,但也不排除形象生动可感。如果能在简洁中求生动,洗练中有形象,议事论理的效果会更好。当你读到“这个‘燕子’类的谜题终于等到了解开它的鞋匠”、“这光学的‘燕子’是一样会以它的性质这张‘纸条’回答你的”之类生动形象的句子时,你便会蓦然发现:原来议论性的文字还可以写得这么有味,抽象的事理还可以讲得这么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