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种适用于所有年龄与类型学生的理念

一种适用于所有年龄与类型学生的理念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多数有关教学的书籍表示,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以不同技巧、策略和方法来施教——似乎教师应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当然,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经验,孩子们的不同发展阶段应列入考虑,但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的关系不变。这种给学生分类、检验、评估、贴标签、分等级的普遍做法,不但没有必要,还对学生造成了伤害。第10章介绍的方法将有效处理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避免的价值观冲突。

大多数有关教学的书籍表示,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以不同技巧、策略和方法来施教—似乎教师应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幼儿园学生跟教中学生不同,如此等等。当然,依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经验,孩子们的不同发展阶段应列入考虑,但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的关系不变。

在本书和教师效能训练课程上所呈现的技巧与方法,对各个年龄层的学生(包括大学生在内)都一样有效。教师不需要为了教学龄前儿童,或教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而分别学习不同的技巧。我们的观点是:不管什么年龄层的学生都是人,与老师在一起,就会建立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取决于老师如何对待他们。

同样,我们认为,学生之间的差异被过分强调——肤色、人种、智商、能力、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这种给学生分类、检验、评估、贴标签、分等级的普遍做法,不但没有必要,还对学生造成了伤害。这使学校看待学生就像医生看待病人一样,医生将病人分为过敏症患者、心脏病患者、溃疡病患者等,学校则把学生归类为:后进生、天才、缺少文化教育的、经济不佳的、高智商或低智商的、多动的、有情绪障碍的、潜力高或潜力低的,等等。以群体划分造成的伤害已经出现在各种研究报告中,这些报告清晰地证明,如此划分学生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而且造成老师对学生的偏见,从而降低了教育质量。

我们相信学生们的相似之处远多过差异。首先,他们都是人类,全都具有人的特性、情感与反应,而教师也是人,因此,教师的效能可以基于人际关系理论。当所有的孩子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时,他们会觉得兴奋,反之则会感到无聊;如果他们因做得不好或者失败而被批评,他们会气馁;所有的孩子在教师使用权威之下都会产生挫败感;所有的孩子都倾向于依赖他人,但同时又拼命地争夺自主权;所有的孩子容易发怒并心怀报复;所有的孩子在达到目标时形成自尊,在被告诉做得不够好时自尊受伤;所有的孩子重视他们的需求,并守卫他们的权利。

我们的技巧与方法是为所有学生设计的,这就是老师们发现教师效能训练课程对那些不论是贴着“迟钝”标签或是“天赋异禀”标签的孩子,不论是对美国黑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还是白人富有家庭的子女同样有效的原因。例如,在第3章和第4章中所提到“积极聆听”技巧对各种各样的孩子都将产生奇效,因为不论什么样的孩子都需要别人听他倾诉,都需要被理解,渴望被接纳。对于干扰教师或其他人的学生,使用“我—信息”技巧都将降低其防御心理,通常学生一旦遭到贬低和打压都会产生防御心理。第10章介绍的方法将有效处理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避免的价值观冲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