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糟的是贬抑式信息,它羞辱学生,怀疑其品格,伤害其自尊。贬抑式信息包含评价、批评、嘲笑与判断。我们将其分为六个类别:
1. 判断、批评,不认可、指责
“开始惹麻烦的总是你。”
“你就是个害群之马。”
2. 说明、分析、诊断
“你很讨厌权威。”
“你那样做目的就是引起关注。”
3. 谩骂、归类、嘲笑
“你今天的行为活像野兽。”
“你们是一群不良青年。”
4. 赞扬、肯定,给予正面评价
“你头脑很聪明,可以做一名好学生。”
“你只要努力就会做得很棒。”
5. 同情、安慰、支持
“大热天的,很难安静地坐着,是不是?”
“我了解今晚有比赛,但我们可别忘了,三点钟才放学。”
6. 提问、探询、审问、盘诘
“你为什么离开座位?”
“你上课一直说话,还怎么指望通过这门课?”
这六种信息承载着教师对学生做出的负面评价与贬低意味。以上例子是否觉得很熟悉呢?
这样的信息,以及学生每天听到数以百计的类似信息,责怪并将责任推给学生,因为是他们的行为给教师带来问题,这些信息暗示这个学生是个问题学生。另外,就和解决方案式信息一样,学生没有相关信息了解教师对问题的感受,因而也就想不到教师也是人,也有人的需要和感受。
极少数对自己持肯定看法的学生,往往忽视贬抑式信息,认为老师的话一点不符合事实,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不幸的是,大多数学生对自我的价值认可度与评价很低,教师的负面评价又在他们黯淡的自我形象上抹上了一层阴影。
所以,贬抑式信息可能:(1)被忽视(学生依然我行我素,并对教师的人品做种种推断);(2)更加让学生觉得自己不足。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学生听到的信息背后的意义:“你有问题,否则你不会给我惹麻烦!”学生不得不自我防御,抵挡这样的抨击。他可能反抗、争辩,试图证明教师的评价是错的,或者试图推卸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