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传递“我—信息”

怎样传递“我—信息”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们发现,传递“我—信息”并非易事。想要传递一个对学生有最大效力的“我—信息”,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个好的“我—信息”是仅有事实报道而不含有评论。经验说明,除非学生能亲眼看到教师所说的影响,否则“我—信息”一般不起作用。我们告诉教师,只有针对第一类行为,“我—信息”才会有效。

教师们发现,传递“我—信息”并非易事。想要传递一个对学生有最大效力的“我—信息”,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学生必须从“我—信息”中知道给老师造成的麻烦是什么。如果学生不用猜测老师与他面质的原因,那么这个信息就是更有效的信息。没有责备、不带成见地描述学生的不可接受行为,可以作为“我—信息”一个很好的开始:

“当我发现纸张散落在地板上时……”

“当教室很吵时……”

“当我讲课时被干扰时……”

注意,这些陈述都是关于由学生行为引起的状况。这些状况是导致老师关注的原因。

有时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某一个具体行为。接下来的例子中,虽然都含有第二人称“你”,但与“你—信息”不同,因为这些并不含有指责、评价、解决方案或说教。

“当你上蹿下跳的时候……”

“当你把约翰尼推到地上的时候……”

“当你打扰我的时候……”

每一个记者都知道,报道事实与评论事实的差别。一个好的“我—信息”是仅有事实报道而不含有评论。请看如果对一个事件的描述添加了评估之后,会有何差别:

“当你们彼此互不考虑对方感受的时候……”

“当你粗心,弄得地方乱糟糟的时候……”

“当你的行为像个暴徒的时候……”

这些例子其实是“你—信息”,虽然一开始是述说行为,后来却变成了评价、判断。

注意,好的“我—信息”以“当……的时候”开头,这是让学生明白只是在某个时刻某个动作给你造成了问题。换种说法,你并非一直都心烦,只是当你不得不处理某个行为和情况时才心烦。这可以让学生明白,你针对的是个别情况和个别行为,而非他的整个人。这能促使学生改变这一行为。如果学生听到的是你对他整体的不接受,那么他会困惑不解:他该从哪里开始改变呢?怎么做才能让你接受?

“我—信息”包含三要素,第二要素对教师而言是最难的。它需要教师确定第一要素中描述的这个行为,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具体实质的影响。比如:

“当教室里很吵的时候(没有批评的描述),任何人的话我都听不清了……”(实质而具体的影响)

“当你打断我的时候(非判断的描述),我就断了思绪,忘了我刚才说的是什么……”(实质而具体的影响)

我们所说的“具体实质的影响”究竟指什么?经验说明,除非学生能亲眼看到教师所说的影响,否则“我—信息”一般不起作用。当学生明白(或“认可”)他的言行此刻(或将来可能)给教师造成麻烦时,他会主动改变行为。大多数学生不愿被看作“坏孩子”,都想让老师喜欢自己。但是,学生一般意识不到他们的行为在影响别人。他们只是一心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多数情况下,浑然不觉自己的行为给其他人带来怎样的麻烦。当得知后果时,最普遍的反应是:“哦,我很抱歉,我没意识到……”或以其他方式表达歉意。

教师有时觉得将第二要素加入“我—信息”里很难,因为他们已习惯了让学生改正那些对他们没有具体实质影响的言行。教师们通常有强烈的是非对错观念,但如果教师不能向学生表明,他的这些行动对老师有什么具体实质的影响时,学生是没有动力改变他们的行为的。例如:

“看到你带着的鼻环,我就受不了。”

所以教师开始学习发送“我—信息”的时候,必须先将学生的行为分为两类:对教师造成具体实质影响的一类;没有实质影响的一类。我们告诉教师,只有针对第一类行为,“我—信息”才会有效。除非确信在某些方面具体实质地给别人造成不良后果,否则学生是不会主动改变自己行为的。

“我—信息”的第三要素是教师因这一实质影响而产生的内心感受:

“当你没有做家庭作业的时候(行为描述),我得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这堂课(实质影响),我感到沮丧(感受)。”

这位教师说,学生不做作业对他的影响(他得付出了更多精力和时间),这种影响产生了沮丧的感受。这个顺序(行为—影响—感受)传递出,沮丧的感受归咎于这个影响,而不是学生的行为。

这个逻辑顺序很重要,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条以任何顺序(即使是省略了其中的一部分)排列的“我—信息”,学生听到都会认为,这是老师坦承心扉的描述。任何一个“我—信息”都比一个含有责备的“你—信息”或一个温柔的“迂回式信息”要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