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合理使用权力和权威

如何合理使用权力和权威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和许多领导者为他们使用权力合理化找借口,他们辩称他们比学生更有才识。但学生不愿老师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权力,来限制或改变他们的行为。其实用权力对抗权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会强化问题。教师效能训练课的讲师明确地告诉老师,一致性与公平是很重要的——但只是当他们选择了使用权力与权威的情况下。上文的“但只是当”很重要。如果认为只要用权者坚持公平与一致性,就认为使用权力是正当的,这是十分可笑的。

为什么权力与权威在学校里根深蒂固,得到普遍认可呢?是什么让权威笼罩学校,妨碍学生的正常发展,让老师苦不堪言?

谬见1:年龄与阅历出智慧

教师和许多领导者为他们使用权力合理化找借口,他们辩称他们比学生更有才识。他们坚持:“我们毕竟有丰富的经验,如果我们没有经验,我们怎么会受命管理他们呢?”

其他说法还有:

“老爸什么都知道。”

“老师拥有更多经验。”

“大众太无知了。”

“学生都不成熟……”

“这真的是为他们好。”

德怀特·艾伦,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的前系主任,写下了关于孩子们“本初愚蠢”论,认为孩子们天生愚笨,直到老师为他们启蒙开智。这个谬见是原罪谬论的孪生兄弟。我们似乎把我们的少年视为本性必须受到训导、控制的小恶魔了。

大概所有掌权者都有能力把他们的行为合理化,因为他们轻视他们的“臣服者”。美国黑人曾被视为级别太低的人种而没有选举投票权,妇女曾被认为天生没有“理性而且情绪化”,群众太“无知”所以在国家大政上不能授予发言权等等。

谬见2:学生本身希望对他们的行为设限

大部分成年人坚信如果不对孩子加以限制或约束,孩子会感到不安与焦虑,从而认为孩子们希望成人运用权威加以限制。

这个观点有一些道理。孩子确实需要知道他们的行为到达什么程度就是不可接受的了,一旦知道某个行为是不好的行为,他们就不会去做了。如果限制模糊,就会让他们产生不安全感或者焦虑。

但是,学生需要知道老师可接受的行为界限是一回事,而认为学生需要接受老师在没有他们参与的情况下,独断专行地制定限制条件,则是一件完全不同的事。

学生需要老师给予信息,告诉他们对学生行为的感受,以便学生可以改正言行举止,使其行为可被老师接受。但学生不愿老师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权力,来限制或改变他们的行为。学生愿意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设限,他们和成年人一样,更喜欢对他们自己的行为有决定权。

谬见3:对于某些孩子,需要使用权力

当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他们常常想到的是那些用激进、反抗、争斗的方式来对抗老师权威的学生。其实用权力对抗权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会强化问题。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不可接受的行为,或者转为秘密反抗,而其行为则会更加难以处理。

这样“不服管教”的学生不需要更多或更好的外在控制高招,他们需要的是内部的控制,而内部的控制只来源于一种良好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他们的需求以及其他人的需求都得到了尊重。

谬见4:管理纪律的方法是坚定而公平的

许多老师为自己使用权威找借口,说他们管理纪律的方法向来是“坚定而公平”的。言外之意,“对学生使用权力是可以的,因为我在奖罚上一直都坚持一致性与公平的原则。”

教师效能训练课的讲师明确地告诉老师,一致性与公平是很重要的—但只是当他们选择了使用权力与权威的情况下。当老师在使用权力来管理他们时,学生们当然更愿意教师是公平的。

上文的“但只是当”很重要。我们说权力、权威是有害的,如果不公平地运用,其破坏力就会更强。如果认为只要用权者坚持公平与一致性,就认为使用权力是正当的,这是十分可笑的。年轻人从来不喜欢被权力管控。但是当他们发现处于强权之下,当然就更喜欢权力是本着“公正”的原则运作。那样他们就有一个争取的机会,知道什么行为可以稳拿奖励,什么行为会被惩罚,他们因此获得“趋吉避祸”的一些尺寸与安全感。但是若当权者滥用权力,他们可就永无获胜的机会,因此而变得沮丧、困惑、失措、神经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