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还有一点,学生不懂教师的心理,还需花时间灌输给他们哪些是教师们希望看到的和不希望看到的,哪里是“雷池”,不能跨越。因为很多时候学生根本就不知道“雷池”在哪儿就一脚跨进去了,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能做的,要是迁怒而批评学生的话,对他们有失公平。

一个班级必须有一套自己的规章制度,来体现班级成员共同的奋斗目标。班级的规章制度(班规)可沿用校规,也可由师生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班规不同于学生基本行为规范,它是后者的延伸和提升。

虽然班级班规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其他细节。因为班级管理上的细节处理不好,可能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秩序。想要每天的教学工作都顺利进行,就必须从这些细节做起。孩子们不知道怎样做才让教师满意,要是不清清楚楚地跟他们解释,他们连作业怎么上交、何时上交、交到哪里都迷迷糊糊的。如果想要学生把作业交到办公桌上的具体某个位置,就一定要告诉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彻底明白怎么交作业。如果没通知学生交作业的时间,他们脑子根本不会分辨何时方便交作业,甚至教师正在讲课呢,就有学生径直去交作业了。因此对于这些细节,提醒学生要按要求长期坚持。如此一来,这些细节也就成了班里人人皆知人人遵守的常规了。

除了从纪律方面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还要注意塑造他们的性格品质。每个教师都希望能从学生身上看到诚实、团结、合作、细心、执著和个人最优秀的一面,所以要把这些词的含义解释给他们,告诉他们怎样做才是诚实才是团结等等,并提出要求希望他们能自觉培养良好的品质。在教室里,学生们能学到的就有:

良好的品质不仅反映出个人道德高尚,有正确的价值观导向,而且还说明了这个人有好的工作或学习的习惯以及对他人对生活有正确的态度。拥有良好的品质如同拥有一把打开幸福和成功大门的钥匙,教师该怎样让学生认识到品质的重要性呢?

品质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和价值观

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我们可能经常说谎欺骗他人,给他们带来情感、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最后自己也尝到苦果,后悔难当,即使是善意的谎言被揭穿了也会带来痛心和伤害。在生活中,跟任何人交往都需要正直诚实,不然我们和父母家人、朋友、同事和身边的所有人都不能融洽相处,因为谁都不会尊重、信任满嘴胡言或者胡作非为的人。一旦别人对你失去了尊重和信任,挽回是相当困难的。

品质说明一个人学习或工作的习惯

从一个人的品质能看出他的学习或工作习惯,比如刻苦、毅力、组织能力、责任感、处理问题能力和合作精神等等。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培养这样的品质是走向成功、实现梦想的关键。相反,如果一个人择业无数,但没有上进心,一直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根源可能就是没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质。上职业学校、进大学都需要好的学习或工作习惯。

品质表现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直接影响着他的人际关系,态度包括友谊、勇气、关爱他人、耐心、幽默感和重情重理等。上述几点,我们能做到的越多,就拥有越多要好的朋友。不管是对他人还是对工作对生活,我们都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会带领我们走向成功。另外,当我们积极面对人生,总是朝美好的一面努力,美好的事情也会慢慢找上我们。

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时常鼓励他们从现在开始培养良好的品质。首先,教师只有不断地渗透良好品质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未来的深远影响,他们才会深刻理解品质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期望学生注重哪些品质,即先前所提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将具体要求告诉他们,在校园里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行。例如,准备一本干净工整的作业和一本凌乱潦草的作业,让学生亲眼对比这两者的巨大差距,他们是选择干净工整还是凌乱潦草?结果就不言而喻了。最后还有一点,学生不懂教师的心理,还需花时间灌输给他们哪些是教师们希望看到的和不希望看到的,哪里是“雷池”,不能跨越。因为很多时候学生根本就不知道“雷池”在哪儿就一脚跨进去了,并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能做的,要是迁怒而批评学生的话,对他们有失公平。所以教师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白在教室里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思考下列问题:

◎ 您认为学生应该怎样交试卷?

◎ 有哪些规定要求学生的作业做到干净整齐?

◎ 学生的作业是必须手写还是可以打印?

◎ 作业能用彩笔完成吗?

◎ 课间有什么注意事项?

◎ 课上学生如果想拿学习用具或想削铅笔该怎么做?

◎ 学生们在规定时间里提前完成了作业,你希望他们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

◎ 在学习小组,阅读小组或实验小组的活动中,您对他们有什么要求或者期望?

开学初,教师应开始引导学生在班里注意培养习惯,要做到在发言过程中,如有学生需记住的重要信息,在说完重点信息后稍微停顿一下,直视全班,表情严肃。在这几秒的停顿里,每个学生都会不自觉地抬头。因为我们总是于喧闹嘈杂中难以集中精神,却在寂静无声中全神贯注。

在开学前两天,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做几个活动,看看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对规章制度的理解能力。例如:

◎ 看看“我们该怎么做”。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每组创作一幅宣传图或一个小短剧,要求表现出正确的行为取向。

◎ 该不该。在面对具体情况时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可口头表达或肢体表演。

◎ 怎么样。一个好的习惯或正确的行为到底给人怎样的视觉、听觉和感觉上的享受,同样可用口头表达或肢体表演。

◎ 集思广益。集全班智慧列举出大量错误的行为。

如果认为抄几遍规章制度学生就能深刻明白其含义,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是被动机械地去抄,根本没有思考那些语句的含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