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被重视的孩子们

不被重视的孩子们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遗憾的是学校不了解塔米的需求,无法为她安排特殊课程。因此,尖子生只有无奈地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行为方式各异的学生们坐在同一个课堂里接受教育。我向他们明确的表示,不会接受他们在我的课堂上表现平庸。还有一些像塔米·戴宾斯这样的孩子,忽视了自己的天赋,能力得不到发挥,在生活中籍籍无名。

在压力巨大的学校环境中,一些有天赋的学生们所遭遇的困境事实上变成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老师通常注意到很快完成作业的学生、淘气的学生和在某一方面很有天赋的学生,他们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存在又造成一定影响,你不能完全当他们不存在。很多老师喜欢这些学生,因为他们常提出有趣的问题,或提供新颖的解决方案,又或详细解说自己的很多看法,他们研究问题时的劲头总是那么足。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活力渐渐减弱,他们的学习速度慢慢缓了下来,踌躇不前,反省自己身上的毛病,避免造成同学们反感或嫉妒。这些孩子们被忽视了(他们作为学习者的能力和潜力也被忽视),结果泯然众人矣。

如果在一所学校里,老师们觉得到下一年为止必须要把所有的学生教到标准水平,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很难诞生未来的数学家和作家。这种优先考虑全体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常导致教学知识基本化、教学速度缓慢化、教学方式因循守旧。“像赛马一样的教育”,让我们把注意力更集中在终点上,而不是整个赛程。但是,尖子生(特别是有创意的、精神饱满的、独立自主的学生)更关注于过程。无法预测到的发明创造,对新知识的热切追求,将新颖的想法付诸实施。从教科书上那点小天地到浩瀚的宇宙万物,他们可以看到、感受和了解这个世界。因为天才学生通常在“赛马”中获得不错的成绩,他们的问题在老师眼里看起来也许并不存在。谁能想到,一个成绩优异的并且课程知识掌握熟练的孩子,事实上处于被耽误的状态,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这种想法似乎与直觉并不一致。

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年青人结果却失败了,这是一个极大的悲剧。保罗·托伦斯向我们呈现了那个令人悲伤的实例——塔米·代宾斯,她是天才项目所发掘的一年级天才学生,智商达到177,她有一个自己幻想出来的虚拟朋友。遗憾的是学校不了解塔米的需求,无法为她安排特殊课程。到了三年级,塔米的成绩变得平庸。托伦斯撰写报告说,在以后的岁月里,她从来没有使用过她的才智,而她感到最失望的是:她并不“十分聪明”。

被耽误了,意思就是才能被埋没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它也许指的是连标准课程都无法掌握的某个学生,也可能指的是各科全部获得“优”的某个学生。老师必须要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传达给他们以指导,这样才能防止尖子生被耽误了。下面这位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她的故事:

我的主管并不认同需要将学生们按照能力水平分层教育这一观点。因此,尖子生只有无奈地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行为方式各异的学生们坐在同一个课堂里接受教育。在我的学区里,随着成绩差的、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越来越多,成绩较好的孩子们开始失去动力,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不再寻求更加丰富的知识。多年来,我一直为此努力抗争。我认为尖子生需要按照能力分组,至少与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们分在一起。我的论点最终获得了认可,今年我所教的一个班的平均成绩达到中等以上的水平,孩子们学习动力有了很大的改变,令人称奇。我针对他们制订了一个富于挑战性的计划,剔除了他们认为无趣的、重复的学习内容。他们有能力并且愿意独立地阅读概念性的资料,能够把课堂学习时间拿来做丰富欢乐的实验室工作。我向他们明确的表示,不会接受他们在我的课堂上表现平庸。迄今为止,我已经看到了明显的成果。

从长远来看,我们必须考虑到在生活中轻轻松松就能获得成就对学生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他们把获得好成绩当作获得奖品,习以为常,以为付出最小的努力就能成功;他们开始变得不重视学校,不把它当作一个学习的地方。还有一些像塔米·戴宾斯这样的孩子,忽视了自己的天赋,能力得不到发挥,在生活中籍籍无名。他们的成就远在真实的能力之下,只是达到“有教无类”法案要求所有学生达到的水平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