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其为康熙帝。他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故事流传
访对联村
康熙听说有个对联村,里面的男女老少都会对对子,很感兴趣,决定微服私访一番。
对联村在通州东南,四面环水,需摆渡才能到达。摆渡的是位中年妇女,待登舟站稳,康熙问:“这位大嫂,请问你是哪里人氏?”
“回禀客官,村妇祖居对联村。”船妇一边摇橹一边回答。
远处,木塔的倒影映在水里,康熙见状说:“既然你祖居对联村,想必善对,刚好我这里有一联,愿对否?”
船妇说:“客官请。”
康熙说:“一塔巍峨,七层四面八方。”
船妇伸手摇了摇,复又笑了笑,一声不响地摇她的橹。
康熙不解:“嗯,不能对?”
船妇又摇了摇手:“客官,村妇已经对出来了呀!”
“可不是,‘只手轻摇,五指三长两短’,这不就对了嘛!”康熙明白之余,心里一沉,暗暗提醒自己:对联村的人十分了得,上岸后得多听多看多问多留心,免得丢面子。
上了岸,村口有几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在路口结伴玩耍,康熙上前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其中一位大一点的孩子回答说:“我们是‘站街头数一数二,出门去盖地遮天’,横批为‘先斩后奏’。”
康熙大感惊骇:“出口就是对联,了不起!你叫什么名字?”
“田地长!”
“谁教的?”
“爹爹、妈妈、爷爷、奶奶。”
“爹妈干什么的?”
“父在外,肩挑日月;母在家,扭转乾坤。”
“什么意思?”
“爹爹卖豆腐,妈妈磨豆腐。”
“爷爷奶奶是干什么的呢?”
“玉甑(zènɡ)蒸开天地眼,金锤敲动帝王心。”
“好!”康熙差点叫起来,“那又是什么意思呢?”
田地长笑笑,说:“嘿!爷爷是酿酒师傅,奶奶是弹棉花高手。”
康熙又问:“‘站街头数一数二,出门去盖地遮天’,还要‘先斩后奏’,又是指什么?”
“我大叔是贩卖粮食的,在街面上用升、斗给人家量苞米、赤豆的时候,总是‘一——二’地喊着,这会儿我正‘一——二’地学着腔调呢,这叫‘站街头数一数二’。我二叔是个搭茅草棚盖屋顶的工匠,常给人家搭棚盖屋,我二弟常去当帮工,这会儿学着在搭棚盖顶,当然就是‘盖地遮天’喽!这个‘先斩后奏’嘛,喏,今天我家杀鸡待客凑满六道菜,我小弟这就去买佐料,自然是‘先斩后奏(凑)’喽!”
“哈,对联村果然名不虚传啊!”康熙笑出声来,“村里像你这样的孩子多吗?”
田地长脱口而出:“天生一人又一人,三四五六七八人;加减乘除加乘加,不多不少一百人。”
这是数学顺口溜,方法上采用“加、减、乘、除”中的“加”和“乘”,次序上先加后乘再加,一加一等于二,三乘四等于十二,五乘六等于三十,七乘八等于五十六,然后将这加好了乘好了的几个数字再加起来,二加十二加三十加五十六,正好等于一百人。真可谓是寓巧于拙,大拙大巧!
康熙大喜,说:“这么着吧,大年三十晚上仍在此地,到时我再出对子。如果你能对出来,我就资助你们入学念书,只要用功,推荐去京城考状元!如何?”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这么定了!”田地长高兴得跳起来。
到了年三十晚上,康熙依约在老地方会面,出联说:“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
村口大树杈上悬着一面鼓,那年又是年内立的春,田地长举起棒槌擂起鼓,就此接对说:“新春雷未动,击一声鼓,替天地扬威。”
康熙龙颜大悦。他没有食言,果真让田地长等孩子进了县学,若干年后,殿试时还真的点了田地长为状元。沾对联村的光,通州城此后还出了不少进士、举人。
家训再现
人在幼稚,精神专一通利;长成以后,则思虑散逸外驰。是故应须早学,勿①失机会。朕②七八岁所读之经书,至今五六十年,犹③不遗忘。至于二十以外所读经书,数月不温,即至荒疏矣。然④人或有幼年遭逢坎⑤,失于早学,则于盛年尤当励志。盖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壮而学者如炳烛之火。虽学之迟者,亦犹贤乎始终不学者也。
——节选自康熙《庭训格言》
①勿:不要。
②朕: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③犹:还。
④然:但是。
⑤坎(lǎn):失意,不得意。
【译文】人在年幼时期,精神专一,没有私心杂念,思想畅通无阻;长大成人以后,考虑的事情多,容易走神。因此应当及早读书学习,莫失良机。我七八岁所读的经书,到现在已经五六十年了,但还不会忘记。至于二十岁以后所读的经书,如果几个月不温习,就要生疏了。但是人也会有因为幼年遭受坎坷不幸而失去早学的机会的,那么就应该在壮年时期更加发奋读书学习,以弥补早年失学的不足。幼年学习的,就好像太阳初升的光芒;壮年学习的,就如同燃烧着的蜡烛的光辉。即便很晚才知道学习的人,也还是要比一向不学习的人贤明。
师者新说
康熙是历史上最勤奋好学的皇帝之一。他自幼受到祖母孝庄文皇后严格的教育,喜好读书,手不释卷。作为一国之主的康熙皇帝虽然日理万机,但忙完国家大事之余,稍有空暇,就读书听课。
除了喜好读书,这则节选的《庭训格言》也告诉我们,康熙是一个善于读书的人。“善读书”体现在哪呢?
首先,他能清楚地把握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读书特点。“人在幼稚,精神专一通利”,所以他清楚地知道读书是越早越好,读得越早,读得越多,便越不容易忘记。其次,他清楚地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晚读总比不读好。所以无论是幼年读书,壮年读书,还是老年读书,他认为,只要开始读书,那么就一定比不学习的人贤明。
如果我们也能如康熙所说的那般,赶在自己最合适的时机,用心读书,那么我们的收获也将会是最大的。
学有所思
“学比不学好,早学比晚学好”,为学之道当如此。我们现在正是读书学习的最佳时机,你打算怎么劝说身边那些还没开始读书的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