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南宋文学家。所著诗、词、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
故事流传
叫板蔡京
叶梦得是苏州人,在一般人看来,苏州人尤其是苏州的读书人都是斯文人,说起话来也是软绵绵、文绉绉的。其实并不尽然。叶梦得是个地道的读书人,但在关键问题上,他不顾个人得失,敢与蔡京等权臣“叫板”。
政和五年,颍昌发生了一场大灾荒,农田里的庄稼因干旱缺水差不多都枯死了,连土地都出现了裂痕。本来绿油油的农田变成这样,可急坏了老百姓们,如果田里的庄稼没有了收成,那全家人可都要喝西北风了。
就在灾荒最严重的时候,叶梦得临危受命,紧急调到颍昌任知府。一路上,叶梦得看到的是一个个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的百姓。虽然说叶梦得已经对灾荒的状况做了预想,可他没想到灾情竟严重到如此地步。于是,他刚一到,便令人打开国家储备粮仓,发放粮食。
叶梦得的义举得到了百姓的拥护,灾荒及时得到了控制。但是,有一个人却对叶梦得的做法十分不满意,那就是管粮的官吏刘寄。刘寄是蔡京的门生,他知道蔡京对叶梦得一直看不顺眼,千方百计地想要阻挠叶梦得。于是,他立即把这里的情况报告给蔡京。在蔡京的指示下,刘寄用搜刮来的五十万钱去贿赂太监杨戬,让他把国家储备粮仓的米送到皇宫后苑,以便阻止叶梦得赈济灾民。
既有钱拿,又能让叶梦得受挫,杨戬自然十分愿意,一口答应了下来。他命令下属带着皇帝的批示,前往当地,让官吏们把国家储备粮仓的米运送到京城。官吏们为了讨好杨戬,都不敢怠慢,极力执行,这更是合了蔡京的心意。蔡京不禁暗笑:叶梦得啊叶梦得,哪怕你再厉害,也不可能与如此多的官员们对抗吧。
然而,蔡京不知道的是,他想给叶梦得使绊子,但遭殃的是无数百姓啊!粮食又断了,百姓们总是空着肚子睡,空着肚子醒,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怨声不绝。
叶梦得得知之后,冒着被免职查办的风险,再一次上疏朝廷,义正词严地揭露了蔡京和杨戬的阴谋。皇帝再三思虑之后,终于意识到民心所向,同意了叶梦得的做法,并将杨戬撤职查办了。
叶梦得成功了,颍昌百姓也因此免受了一场灾难。
家训再现
旦①须先读书三五卷,正②其用心,然后可及他事。暮夜③见烛亦复然。若遇无事,终日不离几案④。苟善于此,一生永不会向下作下等人。……若凌晨便治⑤俗事,或兀然闲坐,日复一日,与书卷渐远,岂复更思学问?如此不流入⑥庸俗人,则着衣吃饭一⑦子弟耳。
——节选自叶梦得《石林家训》
①旦:清晨。
②正:端正。
③暮夜:晚上。
④几案:书桌。
⑤治:操办。
⑥流入:变成。
⑦(ái):傻。
【译文】清晨起来必须先读上三五卷书,端正自己的心态,然后才可以做其他事情。晚上点灯后也要这样。倘若没有遇到什么大的事情,就应该整天不离书桌。如果能像这样,一生永远不会向下走,做下等人。……如果清晨就操办流俗杂事,或者昏然闲坐,这样日复一日,与书卷逐渐疏远,哪里还能想到学问呢?这样即便不变成庸俗之人,也不过是一个只知吃饭穿衣的傻人罢了。
师者新说
叶梦得自小喜欢读书,博学广闻的他年仅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应该说他自己就是一个读书成才的良好典范。在这篇《石林家训》中,叶梦得告诉我们,读书要有一颗恒心,要养成“旦必读书”的习惯。
“旦必读书”,“旦”是清晨,“必”字表示一定,表示这个习惯的坚定性。每天清晨都要做、必须做的事,就是读三五卷书。这是叶梦得每天在做的事,这也是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应该坚持的习惯。一日之计在于晨,在叶梦得看来,清晨起来就能读三五卷书,不仅仅是为了增长学问,更是端正自己的心态、做好一个人的必经之路。以读书为乐,“旦必读书”,那么我们就“一生永不会向下作下等人”,不会成为庸俗、痴呆的人。
其实在古代,有这样想法的人还有很多。明末清初的理学大家孙奇逢曾经在《孝友堂家训》中这样写道:“古人读书,取科第犹第二事,全为明道理,做好人。”明代直臣吴麟徵在《家诫要言》中也有与叶梦得一样的看法:“多读书则气清,气清则神正,神正则吉祥出焉,自天祐之;读书少则身暇,身暇则邪闲,邪闲则过恶作焉,忧患及之。”看来,古人对读书真的是非常重视啊!
学有所思
叶梦得在家训中以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告诉我们读书要持之以恒,心里要始终装着读书之事,从早到晚,从始至终,这样才不会变成庸俗之人。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