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高攀龙(1562——1626),字存之,号景逸,明代学者、文学家。以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著称,与顾宪成齐名,时称“高顾”。
故事流传
高子赴义
明熹宗年间,以太监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日益扩张,他们控制了朝廷内外,不断残害忠良。
正直的高攀龙因为多次参劾魏忠贤等人,遭到了他们的疯狂报复。魏忠贤指使手下伪造了奏本,诬告高攀龙等人贪污,企图将这些正直忠义的大臣一网打尽。
高攀龙得到消息后,知道自己这次难逃一死,但却镇静自如,面不改色。一早,他便整冠束带,衣袍整齐,去拜访了宋代儒家学者杨龟山的祠堂。回家之后,他与弟弟高士鹤以及两位学生到后花园的池畔赏花,谈笑风生。谈得正高兴时,门外传来一阵快速的脚步声,有人敲门而入,焦急地对高攀龙说:“魏忠贤的人马上要来抓你了!”旁边的人听闻,惊慌失措。但是高攀龙神情泰然,他微笑着对家人说:“我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如果贪恋余生,那不是辜负了平时的学问吗?”接着,他又叮嘱自己的儿孙们,不要做出让祖先蒙羞的事。
那天晚上,全家人在一起摆宴吃饭,高攀龙说话跟平时一样,完全看不出他是一个面临死亡的人。到了半夜,等家里的人全都入睡以后,高攀龙悄悄地起床走向书桌,提笔向熹宗皇帝奏上最后一疏。
写完后,高攀龙换上了官服,跳入后花园的池中,溺水而亡。他向世人表明,自己宁愿死也不向奸臣屈服。
家训再现
吾人①立天地间,只思量②作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作人的道理,不必多言,只看小学③便是,依此作去,岂有差失④?从古聪明睿知圣贤豪杰,只于此见得透,下手早,所以其人千古万古不可磨灭。闻此言不信,便是凡愚⑤,所宜⑥猛省⑦。
——节选自高攀龙《高子遗书》
①吾人:我们。
②思量:思考。
③小学:朱熹编撰的《小学》一书,是古代的儿童教本。
④差失:差错。
⑤凡愚:平庸愚昧的人。
⑥宜:应该。
⑦省:醒悟。
【译文】我们站立天地间,要思考怎样做好一个“人”,这是第一要义,其余的事都不重要。做人的道理,不需要多说,只要读读《小学》这本书就行,照着去做,怎会出现差错?古时那些聪明智慧的圣贤豪杰对于这一点看得很透,下手早,所以他们万古流芳永不磨灭。听到我这句话却不相信,就是平庸愚昧的人,对此应该猛然醒悟。
师者新说
在高攀龙看来,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做得一个人”。如何“做得一个人”?这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高攀龙告诉我们,只要依照《小学》说的去做就行。《小学》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儿童教本,在我们现在看来其中有利有弊,有它必须批判的糟粕,也有它应该继承发扬的精华。
那么,站在当下,我们怎么做才算“做得一个人”呢?我想,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关键词。比如,做一个有“志向”的人。成功时,不骄傲自满,失败时,不灰心丧气,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用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志向和目标。比如,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微笑,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这对我们来说并不难做到,却可能因此帮助别人走出困境。比如,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在自己独处时,会管好自己的心,守住自己的德;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能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淡然从容。比如,做一个“宽容”的人。赏识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
做得一个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这不仅仅是确立一个目标,更重要的是关注整个过程。只有把信念真正地转化到行动当中,我们才能真正做好一个人。
学有所思
如何做好一个人,这其实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下,也许有很多的“条条框框”,也许有诸多的“方向”和“禁区”,但是正如高攀龙所说的,只要我们心怀“做好一个人”的信念,这便是有意义的人生。你觉得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