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文娟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基础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关注学生主动性生存方式的形成和品格的发展,以培养出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生命个体,迎接开放世界的召唤。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无疑应成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囊中之宝,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我肯定”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他指出,思维过程中的那种既能注意外部世界的客观事物,又能同时注意自我本身的能力,是心理学上“少年的自我肯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肯定”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追求自我肯定,渴望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并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些愿望使少年产生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如果没有“自我肯定”这样一个立足点,未成熟的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发现了自我,进行了自我肯定之后,才会有自我教育。“对少年来说,自我肯定的过程应当成为他生活的真谛。”“自我肯定”是他全部生活中真实的、最有意义的内容。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有如下的尝试与思考:
★ 关注“自我肯定”状态下的人的发展
本着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思想,我们把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为“让每一位师生绽放生命色彩”。这句话包含了对每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的尊重和敬畏,包含了对师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做出的每一个成绩的肯定和鼓励,包含了对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引导。确定这样的办学理念,缘于我们对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相关论述的理解。陶老认为,认识到儿童有创造力,就应该进一步将这种潜力解放出来——一是解放儿童的头脑,二是解放儿童的双手,三是解放儿童的嘴,四是解放儿童的空间,五是解放儿童的时间。确定这样的办学理念,还缘于我们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推崇。冉乃彦教授在《生命教育课》一文中诠释了“多元智能理论”,即“盆景”思维方式——“把每一个人都看作一个各有特色的盆景。就像有的盆景是一个歪脖树,配有几根小草;有的盆景则是一尊假山石,点缀斑斑的青苔。两个盆景是各有特色,没有第一和第二之分,都是可爱的。每一个人的智能结构各不相同,同样没有第一和第二之分,都是可爱的,都有美好的前途。”
在“让每一位师生绽放生命色彩”的办学理念下,我们努力为师生营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使得师生在燕大附中这个大家庭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我肯定”,自信、自强、自尊、自立的品质得以充分彰显。
★ 恰当引导学生“自我肯定”
“自我肯定”并非盲目的、自发的,它的生成,需要恰当的引导。人们往往通过自我肯定来认识和要求自己,其自我教育的走向受“自我肯定”的制约,这个过程是曲折的,可能此刻是肯定,彼时却是否定;自我肯定为“我能行”,他就会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天天向上;“自我肯定”为“我干什么都不行”,则会走向破罐子破摔,一蹶不振。因此,教师智慧的、耐心的引导至关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追求自我肯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一个有同情心的、诚挚的朋友角色。“一个教师,他越少摆出教育者的架子,越少一本正经,他就越是个优秀的教育者,少年也就越喜欢接近他。”这里强调了师生之间相互的平等和尊重。前不久,冉乃彦教授在与我校学生座谈时,有学生说:“老师和我谈话的时候,轻轻地拍打下我擦黑板时落在身上的粉笔灰,让我很感动。”这种近乎母子般的情感,会像一股暖流淌进学生的心田,平等、尊重的意识会使学生从心底产生更多的“自我肯定”因素。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基本道德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渗透,更是教师的责任所在。这里摘录我校英语教师张颖的一个教育案例:
在一次课堂练习过程中,有这样一道完型填空题:一位女士经常会接济穷人,路上遇到乞丐会给出一些零钱。不久,她的生活也变得很拮据,于是就停止了这样的行为,过了几年之后她( )了,因此又有钱去接济穷人了。选项A“改善”、B“成功”。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B,都认为“有钱了就是成功”!于是我和学生展开了一场金钱与成功的讨论。反方学生说:“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他们都是巨富,都是成功人士啊。”我反驳道:“那富二代也属于成功人士啦?”我以为我这样说会问住他们。没想到一个学生戏谑地说:“富二代一出生就比别人成功!”如果以“金钱与成功”为题作文的话,这些孩子一定会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受世俗文化影响,不经意地就会暴露出不正确的价值观。由此看来,这已经不是一道1.5分的完型填空题的问题了,它涉及人生价值观的问题,并且扭曲的价值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答题。作为一名教师,教书是本职,育人是本质。因此,我坚定地告诉学生:“金钱只是成功道路上的辅助品,真正决定成功的因素是个人的能力和头脑!口袋空空不会影响你做任何事,只有脑袋空空才会让你一事无成。”
语文教师谢莹在讲授《先秦诸子选读》后,写下了教师该怎样传“道”的教育案例:
一次,学习《论语》的第一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选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借助课下注释,读过几遍后就可以领会课文大意和主题思想。这一课讲的是孔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坚韧品质。课进行到这里,看似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我继续讲述,去年全体教师会上,校长说她收到一个同学插在门上的纸条,上面写道:“校长,三楼女厕所的第二个坑位的自来水水龙头坏了,水流不止,请您赶快找工人师傅修理”。这件事说明了写纸条的同学关心学校,有责任心。我让学生也做一件自己职责范围之外的事,一周后报告收上来了。很多同学写的事情是“捡起自己班责任区之外的废纸”这样的小事。而有些同学写得更好。比如有位女生写道:她在小区电梯里经常闻到烟味,便在电梯里贴了一个告示,之后烟味的确少了,这使她非常高兴。还有一位男生,写了自己和同学埋葬校园流浪猫尸体的事,他觉得人应该对小动物负责任。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老师,我觉得我做的这件事很微不足道,我以后会努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让这个世界变得有我和没有我是不一样的。”我觉得这次作业,确实引发了学生对“责任感”的思考。
“没有道德习惯,就不可能做出自我肯定、进行自我教育,也不可能自尊自爱。”同样,美国当代著名教师雷夫,提出了以信任为基础的“六阶段”引导法则,充分体现了自我教育精神:“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六阶段完成,学生的人格品质便形成了。
★ 给学生以问题,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当今中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推行新的课程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改革十余年来,课堂的面貌改变了,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改变了。在我们学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动力,发掘出学生的思维潜能,学生变被动地“听”、“记”为主动质疑、思考,老师变“一言堂”为引导学生主动发言探究,小组合作成为学习的方式,也成为生活和行为方式,组内同伴、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研讨,分享思维劳动的成果。
学生的自主性被激发出来,进入了自觉的学习状态,自我肯定、自我展示、探求真知的愿望越来越迫切,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在高二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论辩课”中,我们看到了蕴藏在学生身上的“自我肯定”的巨大能量。这里我引用金泽老师的一个教育案例加以描述:
钓鱼岛问题是当今社会热点,为全体国民所关注,学生也不例外。论辩课上,两个班以“钓鱼岛问题是用和平解决还是用武力解决”为辩题展开了辩论。每班以组为单位,每组持有一方观点,先由各方的主辩手来阐述观点。进入自由辩论环节,同学们论辩得异常激烈,七班的牟籽翯、奚源、史宝源等同学旁征博引,辩得面红耳赤,直到下课时还意犹未尽。据说学生们后来在语文课上又和王校长展开了辩论,五班的李杨还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找来和我探讨。学生热情高涨,最终都将辩论结果升华到民族精神、民族大义这个层面,而且能够针砭时弊,引经据典,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了预设辩题的学习目标。
对学生的成长而言,论辩能力,对于追求真理、明辨是非是必不可少的。在孩子和成人相处时,成人的那种权威地位,很难使平等辩论的气氛出现,故而孩子只好常常以服从或敬畏的态度来对待需要探讨的问题。而在孩子平等的争论当中,这些弊病不会产生,虽然孩子们的争论有时会走一些弯路,但这最后的正确的结论,是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得出的,因而是真实的,也就十分宝贵。
★ 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课程改革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有专家指出:“我们的理想是,让不同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变得更加不同,而不是变成相同的人。”“未来的走势,是在重视基础性的同时,更加关注个性化的教育,增加选择性的课程,并在拓展宽度(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和延伸深度(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上做文章。”“在西方,课程的选择性已经有相当高的比例,一般学校的选修课程能占到所有课程的45%—55%,而我国大部分学校不会超过20%,这是非常巨大的差异。”
我校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开发校本课程,推行选择性课程。五年来,学校总计申报校本课程111项,经双向选择向学生推介校本课程78项,开设课程63门,其中演讲与主持、饮食与健康、电脑平面制作、摄影基础、女子必修课、街舞、擒敌拳、双节棍、武术健身、健美操、围棋、国学养生、新概念英语、红楼梦中人等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学校还在必修课程的“校本化”方面进行了实验探索,例如,将体育课改为四位教师同时授课,学生可自主选择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中的一种。我们尝试改革音乐和美术课,分别教授口琴、篆刻、音乐欣赏、电脑平面制作等项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反馈非常好。
在阅读课上,学生可自主选择书目阅读,自愿和志趣相近的同学组成读书小组;学校开展了“畅耘篱园”活动,每班都分到一块田地,各班自主选择种什么庄稼;班级楼道的自我教育展板,学生自主设计展板内容……越来越广泛的选择空间,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肯定”,学生吸收到了自由的空气。这种自由、民主氛围的创设,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现在的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将来走上社会,就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
★ 给学生以条件,完成“自我肯定”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少年的智力生活,他们广泛而又多方面的兴趣,他们在积极的活动中对‘自我肯定’的追求,所有这一切都会导致这样一个结论:如果在学校中除了上课外,什么其他活动也没有,这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借助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完成“自我肯定”的过程。
1.阅读。我校非常重视学生阅读,每周从语文课中抽出两节作为阅读课。学校为学生列出了高中三年的推荐阅读书目,图书馆配备了足够数量的图书;各个班级设置了图书角,学生从家里带来图书,交换阅读;学校每年开展两次读书节活动,读书笔记展览、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并丰富了知识。
2.美育。美育属于非理性教育,它是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统一。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借助艺术手段去认识世界……是‘自我肯定’的最细腻的手段之一。”在高中阶段,国家规定音乐欣赏课和美术欣赏课为必修课,而许多学校把它们看作“副科”,从不开设这两门课程。我校不但开设,而且增设学科教师、增加教学容量,因为我们认识到艺术课程是学生审美人格养成的重要营养。通过这两门课程的精心开设,许多同学由“音乐盲”变成了会识谱、会吹奏好听的歌曲的“音乐迷”;由“书法盲”变成了能刻出自己的名字的“篆刻家”。在艺术课中,学生获得了在其他文化课中享受不到的乐趣和知识,审美情感得到了发展。
3.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非正式学习的主战场。社团活动使学生合作、沟通、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得到培养,而这正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短板”。下面,以我校“燕归巢”学生公益社团的一个活动为例: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这一天下午,身着统一校服的“燕归巢”社团成员们到达开发区繁华地段广缘超市进行宣传。宣传小组的同学手拿话筒,大声对市民们宣讲有关环保知识:“一个塑料袋的降解需要一千年,被一节废弃电池污染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我们身边看似微乎其微的小事,其实已经严重影响了地球环境和我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调查小组的同学向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同学们与带小孩的家长交流环保经验,主张环保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后勤小组的同学在做宣传的同时,还以身作则,将附近的垃圾拾起,丢进垃圾箱。活动历时一个半小时,同学们热情高涨,市民纷纷举起手机为同学们拍照,对同学们的行动赞不绝口。
4.学生自己组织各种活动。学校的如篮球赛、新年文艺汇演、读书报告会、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等能力。例如,连续五届运动会都由学生会承办,从秩序册的编排到裁判员队伍的选定,从宣传组的设立到运动会开幕式及各运动项目的安排,都是由学生自主策划并实施的。学生从运动会筹备、举行到结束的全过程中,克服了困难挫折,收获了成就感,积累了工作经验。相信,这种经历产生的“自我肯定”的力量,必将在学生未来的求学乃至工作生涯中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