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我校把感性的参观实践活动作为教育载体,使学生们在体验过程中了解社会职业的多样性和平等性,以及社会职业的良好品质。
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寻求家长资源,由家长向学生进行自己职业的介绍。至今已有71位家长提供了近40个社会职业教育资源。丰富的职业教育,使同学们能够更多、更好的认识不同职业,了解了社会职业的多样性。
刚开始,学校采用“家长进课堂”的模式,让家长把自己从事的社会职业知识带进课堂,介绍给学生。但学生坐在教室里,还是没有真正的体验,对于社会职业的认知还是局限于课堂内。为了提高教育的实效,又采取“带进社会职业”模式,挖掘能够提供学生职业参观和实践的家长资源,终于让学生“走进”了职业。开绢花店的家长,带领学生到花店看一看,也做一做绢花;在面包厂的家长,带领学生到车间看一看,也来做一做面包……通过教育模式的渐进转变,为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职业提供了广阔的体验舞台,促进了对职业的启蒙认识。
学校一直长抓不懈,努力使小学生社会职业启蒙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常项抓手。每学年学校都制定计划,并汇总每学年各个班级申报的家长教育资源,在这过程中把社会启蒙教育的开展作为教师月考核的内容,通过行政随班参与活动,以及对于活动中开展的征文、小报等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好的进行交流示范,不足的给予指导,形成考核机制以此促进学校社会职业启蒙教育活动的发展和提高。
在社会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中还会遇到一些学科知识的迁移,于是就要求能够与学科知识相整合。例如,在东方明珠旋转餐厅做服务员工作的家长介绍,在东方明珠上往下看,每年上海都有崭新的变化,特别浦江两岸更是日新月异,尤其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兴建,使浦江真正成为了闪亮的不夜城。在这方面,也正好品社学科中有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上海的教学要求,于是在考察活动中,就有意识的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实地观察的学生们一下子觉得特别惊奇和自豪,使书本有限的信息得到无限的拓展,印象也变得更加深刻,弥补了教学的缺陷,在了解社会职业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
在管理中,学校更强调让学生在体验中去认知的理念。四(3)班同学来到家长工作的海洋气象预测中心,从惨不忍睹的海啸灾难视频中,认识到海洋气象预报的重要,又在海监中心一间间实验室参观中,认识到海洋气象预报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最后还登上海监船,从闷热的船舱里,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整个活动让同学们对海洋预报有了全新认识,这与在电视前看海洋气象预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认知感受。许多同学回来后,在日记上写下了气象预报工作的艰辛和伟大,表达了对气象工作人员的敬佩。
一个个考察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虽然是有限的,但它让学生们走入了社会,走近了社会职业,在甜酸苦辣的体验中对职业的了解有了一个启蒙认知,这是书本上、课堂上所没有的。
职业启蒙教育在过程中也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更多资源。当孩子了解到父母为养家糊口付出艰辛劳动时,油然升起感恩之情,真不是活生生的感恩教育吗?当有些家长通过勤奋,从小小的地摊卖石头,现在已经拥有2个奇石大展馆,这不是最贴切的艰苦创业教育吗?就在这丰富多彩的职业教育中,我们的德育也在过程中不断提炼和升华。
职业启蒙教育打开了一扇书本中没有的新窗户,使社会中巨大的信息如新鲜的空气一样,使人耳目一新。例如,当随着城市高楼的兴起,“蜘蛛人”行业也应运而生。看到那一个个冒着生命危险攀爬在高楼外墙清洗的民工们,学生们都震撼了,既感受到了从事“蜘蛛人”的艰辛,也更感受到城市现代化的飞跃发展,帮助孩子了解社会。同样“修电脑”、“修手机”甚至“洗车”等,这些职业不都是社会发展的缩影吗?由此可见贴着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走入社会。
我校职业启蒙教育活动刚刚起步,现在只是播种阶段,但相信,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一定会开花结果,为学生的将来就业起到明显的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