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霞
中央台有一部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幅中华美食画卷,勾起了无数中国人的胃部冲动,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舌尖》里不仅有美味的诱惑,更是冷暖记忆和人情世故的娓娓道来。其中有一集《转化的灵感》就专门介绍了腐乳这一具有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的美食。于是我打算以此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进腐乳文化。
对平民百姓来说,一个馒头一块酱豆腐,可能就是一餐美味。可是对小学生来说,可能并不十分了解这一美味佳肴。于是,我利用图片、实物让学生了解腐乳的悠久历史。一瓶瓶腐乳,一张张图片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原来腐乳的种类这么多,有“白腐乳”、“红腐乳”、“青腐乳”,还有“酱腐乳”、“花色腐乳”等品种,它既可单独食用,也可用来烹调风味独特的菜肴。别看外观不大起眼,若论起营养成分来,这些东西还真不简单。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上网查找资料,了解腐乳的制作过程:煮浆、点卤、摇包、滤浆……这一步步过程充满了乐趣,从中大家学习了解了这种“东方奶酪”的奥妙,普及了腐乳及发酵性豆制品的科普知识,传播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和营养健康的饮食理念。
“腐乳通常除了作为美味可口的佐餐小菜外,在烹饪中还可以作为调味料,做出多种美味可口的佳肴。如腐乳蒸腊肉、腐乳蒸鸡蛋、腐乳炖鲤鱼、腐乳炖豆腐、腐乳糟大肠等。例如味美香鲜的腐乳肉,其做法是将整块肉的肉皮在火上烤黄,放到水里刮去烧焦部分……用几块红豆腐乳,多放点卤汁压碎加一些黄酒调匀涂在肉上,……此肉肥而不腻,香味扑鼻,令人食欲大增。”在我的讲解下,同学们已经馋涎欲滴了,我趁势提出让学生们走进饭店,走进厨房,品尝用腐乳制作的菜肴。
一周后,大家回到课堂,谈美食感受。“妈妈炒白菜,在炒好之后放点腐乳,味道挺美的。”“我看奶奶做腐乳肉,她把五花肉跟腐乳一起放,还放点姜丝和蒜茸,闻起来香味扑鼻,吃起来肥而不腻,我连吃了好几块。”“外婆烧了一道腐乳汁菜丁,她告诉我这道菜腐汁香浓,菜丁营养丰富。我尝了尝,果然如此呢!”……
由腐乳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产品研发、营养保健、菜肴烹饪等产生并衍生出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腐乳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瑰宝。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了包含制作、烹饪、品尝、保健等多方面的、立体的腐乳饮食文化。于是,通过讲述丰富多彩的腐乳故事,吟诵通俗朴实的腐乳歌谣,交流富有哲理的腐乳谚语及幽默风趣的腐乳歇后语,同学们寻找腐乳背后的文化,明白了腐乳的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而这种手法被称作“发酵”。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打造了一个食物的新境界。要达到让食物转化成美食的境界,这其中要逾越障碍,要营造条件,要把握机缘,要经历挫败,从而由“吃”激发出最大的智慧。小小一方腐乳,打造出的风味和对营养的升华令人叹为观止。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的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这份灵感也赋予同学们无数的奇思妙想,关于腐乳文化的展示汇报也生动地开展起来:有的小队系统地展现了从一块小小的豆腐变化成美味腐乳的发酵奥妙;有的小队带大家“步入”中国首家以腐乳为主题的科普馆;有的联系科常老师,使用显微镜亲自观察一下发酵腐乳的微生物;有的则提出腐乳的文化元素——味觉记忆的强大,往往让人们对故乡食物的迷恋十分牢固,甚至被赋予“乡愁”这样的文学语汇。小小的一瓶腐乳也寄托了海外游子的浓浓乡愁,成为家乡的代名词。
腐乳除了抹馒头,还能制作各种美味佳肴。同学们有的通过请教家中的“厨神”,有的上网查找菜谱,有的通过视频学习,学着制作了一道道腐乳菜肴。美食会开始啦!腐乳虾仁炒蛋、腐乳五花肉、腐乳鸡、腐乳蒸肉、京味酱爆肉、腐乳冬笋、腐乳饼,一道道和腐乳有关的美味佳肴摆放在桌上,香味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当然这少不了后援团(外婆、奶奶、妈妈、爸爸)的大力协助。在评委的一番品评下,产生了美食会的各个奖项。“风味独特奖”、“最具创意奖”、“最佳厨艺奖”等各个奖项名花有主。“开吃啦!”几个小馋猫迫不及待地夹起自己钟爱的美食,大口塞进嘴里,满脸的幸福溢于言表……
小小一块腐乳蕴含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体现了老祖宗的聪明才智,承载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也拓展了我们职业体验的视角。让我们一起走进腐乳文化,走进舌尖上的美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