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巴渝石拱桥技术
一、石桥的种类
重庆石桥可分为简支石梁桥和卷瓮石拱桥两大类,每类按照主体结构(梁、拱)的不同又分为两种,进而又可分成六个小类。
石拱桥主要类型
重庆石料多为质地较松的砂、页岩和不容易加工成型的灰岩,加工成长条的石梁难度很大,因而石梁桥较少。重庆地区石梁桥的形式多为民间人行便道上的小石板桥,易被受洪水冲毁,多数已荡然无存,现存的主要有江津四面山古桥、大足的上平桥、南岸的双河老桥,最大跨径约为4米(四面山古桥)。
所以重庆地区现存的石桥中绝大多数为石拱桥。
1.石拱主要类型
拱圈大致可分为圆弧拱(又叫坦拱)、半圆拱、尖拱(两心圆)、卵圆拱(三心圆)、椭圆拱、整圆拱等拱形。
a.圆弧拱,是由圆弧的一部分组成拱圈,中心角α小于180°,这是重庆石拱桥常见的形式之一,如南川的正阳桥、垫江的五龙桥、彭水郁山的太平桥均属此类。
石拱桥拱轴形式
b.半圆拱,中心角α=180°。这种拱桥拱矢高,施工较安全,是重庆古桥中最多的形式,如万州的陆安桥、云阳的述先桥、垫江的高安桥、万盛的三元桥、大足的龙水桥等。
c.类拱:由两段圆弧组成,又叫两心圆;由于两圆弧在拱顶处不连续,突出向上,常称尖拱。这种拱在重庆古桥中采用较少,如奉节冯平乡的高桥,忠县白石镇的万板桥等。
d.卵圆拱,由中间半径小(R2)、两端半径大(R1)的三段圆弧组成,又叫三心圆,由于外形酷似鸡蛋,因而名蛋圆拱。这类拱桥重庆较少,如荣昌的施济桥、永川的隆济桥等。
e.椭圆拱,由中间半径大(R2)、两端半径小(R1)的三段圆弧组成,这类拱桥重庆较少,如九龙坡的万寿桥等。
f.整圆拱,全拱圈由整圆构成。这种整圆拱桥在国内极为少见,重庆也仅有涪陵龙桥是这种结构。此桥为两孔,一孔为半圆孔,跨径5.5米,整圆孔直径为3.5米。
涪陵龙河桥(整圆拱)
重庆古石拱桥砌筑因受石料的限制,常用并列砌筑、横放并列砌筑、纵联砌筑、乱石(片石)砌筑,锒面乱石砌筑等五种。
中国石拱拱券砌筑方式
2.江南石拱桥和北方石拱
中国古石拱因南、北地质、水文及料源的条件不同以及工艺流传的习惯差异,在组成及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在罗英、唐寰澄的《中国石拱桥研究》一书中将中国古桥分为江南石拱桥和北方石拱桥两大类。重庆石拱桥与北方石拱桥类似。
重庆古石拱桥组成
二、典型石拱桥技术
万州陆安桥的驼峰式拱 驼峰桥跨径大,拱矢高,桥中较两端高出很多,形成中间高两端低的驼峰形式。中国古代的驼峰式拱桥修建技术,具有很高评价,国内的苏州君山桥(跨径20米)和万州陆安桥(主跨31.8米)是该桥型的典型。
早年的万州陆安桥
万州陆安桥建于1871年,位于万县市城区,跨长江支流苎溪河上,是国内最大的驼峰式拱桥。早年有桥屋四间,后已毁。此桥为三峡库区整体搬迁的石拱桥之一。拱桥部有拱圈石152块,从基石到桥面共32层面,桥台坚固,引桥极短,造型简练,仅拱顶石栏内侧有“陆安桥”行楷阴刻桥名,无雕饰。因为在市区内,两桥头有民居建筑层层叠起,两端石梯、护壁、民居、码头、树木自然相连,一派“城市山水”恢宏景象,为近代中国建筑界、美术界所赞叹。
万州陆安桥立面图
结构独特的涪陵神仙桥 涪陵神仙桥桥建于1777年,巧妙利用龙潭河上的天然弧石作桥墩台,拱圈直接砌在巨石上,桥长50米、宽4.6米、高14米、最大跨径为17米,其结构特异,在古桥中实为罕见,也正是重庆古石桥设计建筑的独到之处。传说建桥时因得神仙凿刻精石(龙口石)拱圈始得合龙的。
与自然浑为一体的神仙桥
拱梁组合的荣昌路孔镇桥 多孔桥通常桥跨布置中孔为拱结构,两端用板(梁)结构,构成拱梁组合体系。荣昌路孔镇桥的组合方式却不同,中孔为石梁(板),两端反用两个半圆拱,构造别致、比例均衡,且这类桥跨组合形式在国内实属罕见。
结构独特的荣昌路孔镇桥
涪陵龙门桥 龙门桥位于涪陵澜市镇西,跨长江支流黎乡溪上。桥长170米,主跨3×30米,高28米,宽8米,为纵联三孔无铰实肩平面式;有桥墩4座,皆建于硬质砂岩石滩上,桥墩条石重达1吨至2吨;桥上有石栏,石栏下近桥面之处共开63个40厘米×30厘米的泄水孔,间隔4.8~5.3米不等;石栏两侧雕有龙头、龙尾、净瓶、龙门桥题刻,均置高栏挡护;中洞拱桥面有回音石,呈圆形,直径2.5米,由两块半圆形石板构成,在此击掌可听见类似石室内发出的回音。
龙门桥桥传图
龙门桥雕塑、牌坊、庙布置
龙门桥东洞拱顶碑刻《龙门桥卷拱精石碑文》记载:“龙门桥议修已久,乡先生于光绪元年(1875年)开山取石,丙子、丁丑淘砂辟基、运石建墩,戊寅、乙卯伐木立架,起圈安墙,竖龙成洞。其历年乙卯,阅星霜,费用已十万余金观矣。圈洞将成,敬募精石,不越两月,复集千金,岂非人心乐善而天意亦为默助哉。其序:‘先中洞,次西洞,次东洞,今成之金,立叙始末’。由桥师陈永恩主持修建”。此桥最终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成。
此桥在1961年冬前一直作为步行桥,后由当地政府推倒桥上三座牌坊,将桥面浇制水泥,至今为车、步两行桥。
云阳述先桥 述先桥(为云阳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云阳县盐渠场广木村,架设在长江支流汤溪河的一条小支流上,北接场老街口,南靠云巫公路。桥长48.35米,主跨26.5米,高14米,宽7.33米。桥有大、小两拱,大拱为主桥跨越溪流上,小拱为泄导洪水备用,位于斜面坡地上;桥分两段成角度;主拱桥面有栏杆8柱。
述先桥立面图
述先桥桥位图
原桥建于清道光年间,时名兴隆梅桥;1933年桥毁重建,更名述先桥。桥名出自《论语》“述而先知”,由本地人士李宗支任总监修,耗资19 647银元。现整体桥况还较完整:桥孔内顶端悬吊“新龙剑”一把;但拱顶的石兽已毁,护墙栏杆、引桥栏杆已毁,拱顶石龙雕刻风化,毁损严重,唯桥碑六块尚存,且保护较好;原有两座土地庙分立于桥边,桥头还有魁星楼一座,二层设有戏台。桥头北的民居立面丰富别致,和桥相得益彰,是川东桥头建筑不可多得的佳构。
涪陵安澜桥 安澜桥位于涪陵蔺市东约4千米,北拱乡石塔村,跨长江支流清溪河。桥长78米,主跨24米,高17米,宽7米。
安澜桥建于清咸丰六年(1851年),由民间集资修建,为古时涪陵通往蔺市的必经之桥,1933年曾维修一次,现保存良好。从桥风格和石雕龙看,龙门桥受此桥影响甚大。安澜桥为纵联式单孔无铰实户凸面桥,步行桥。石材直接取自桥下石场,尚有石坑若干。基础坚稳,做工精细。桥栏嵌入桥面3~4厘米。有拱圈石104块。桥东头原有观音寺一座,四排三间,构作华美。旁边尚存1933年维修桥的捐资人名单及过程碑刻一座,上覆巨大黄桷树一株。桥南北中栏外有“安澜桥”阴刻楷书桥名,中栏内侧书有阴刻桥约二则:北“禁止石桥上一带石坝不准打粮食违者罚钱一串绝不留情。”南“近桥两岸熟土各宽数丈以作桥基子孙世代昌炽”桥南侧中栏外拱顶伸出石雕龙头,仰望上游,北侧外为龙尾,有局部损毁和风化现象。桥北连长江,南近清溪河深谷,周围竹木丰美,黄桷如盖,加之桥造型优美,此景观实三峡地区难得的人文、自然相谐的佳构。
安澜桥桥位平面图
安澜桥立面图
中栏外的石雕龙头、龙尾
万县明镜桥 明镜桥位于万瀼渡场联泉村,长江支流瀼渡河上。桥长73.94米,高17.4米、宽10.1米、主跨二孔,桥拱轴线为重庆地区少有的典型两心圆拱,半径为10.94米。圆拱纵、横联并置,无铰两孔实肩凹桥面,这种凹桥面特殊结构亦为国内罕见。
明镜桥立面图
明镜桥建于清光绪末年(1909年),由当地士绅粮陈云庭主持地方募捐修建,石料就地取材于桥下河床,既改造疏通了河道,又减少了石材的运距。两拱中心外侧书有“明镜桥”楷书,阴刻大字,桥梁无其他装饰,造型简洁朴实且大方。此桥曾为瀼渡水码头通往忠县的大道。
三、“腰铁”及砂浆技术
“腰铁”是一种加强拱石横向联结的加固技术,早在赵州桥上就有应用。这种“腰铁”多由于牢固的铸铁组成,巴渝古石拱桥除用在拱圈加固外,还用于桥墩台拱脚附近,如綦江东溪老桥。
赵州桥的腰铁
綦江东溪老桥的腰铁
石拱桥通常有干砌和浆砌之分,干砌拱虽然简便,省工、省料,但拱石之间未能结合成整体,受力性能较差。重庆地区绝大部分石拱桥都采用浆砌。
砂浆是用胶结料和填充料(砂)组成的混合物,古代拱桥采用的砂浆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石灰砂锅浆:是常用的砌体材料,一直沿用至今。
②石灰砂浆加糯米汁:石灰砂浆加糯米汁或三合土加糯米汁是中国石工由来已久的做法。据载其做法是“其法先以木桶加锅,熬炼糯米成汁,随时用耙推搅,不使凝滞。用瓢酌取,验视浓淡,候滴浆成丝或为度,然后储以瓦缸,供石工灌浆及拌和三合土用”。
③石灰三合土加糯米汁:石灰三合土加糯米汁用于拱背或桥台背后填土,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河工器具图说》记“用木杵拌和桶内米汁和灰土,用花鼓槌、拍板,均为捣筑三合土用。其法先槌后拍,退步缓打,每坯以千百计,候土面有水珠为度,俗名出汗。
④三合土灰浆:三合土灰浆是一种用桐油、盐巴、石灰混以黏土而成的胶结物,具有较高的耐风、雨、霜、雪毁蚀的能力,在重庆城口的土石桥中常采用。据考,该地明清时期的古石桥采用三合土灰浆,至今桥体仍完好无损。这种在灰浆中加入桐油(当地盛产物)的做法,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