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要求
用习作来抒发自己的节日心声,情感真实,形式自由,尝试有创意地表达。
·听听想想·
波波:(一脸憧憬状)太好了!再过些日子,就要过大年啦!
洛洛:(手舞足蹈状)是呀是呀!我最喜欢过春节了!
波波:每年春节,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啊?
洛洛:那可多了!第一要数放鞭炮!
波波:哈哈哈,我也是,三十晚上一直放到正月十五,可过瘾了!
洛洛:每年我还喜欢和爸爸贴春联,陪妈妈买年货,看奶奶包饺子,陪爷爷守岁……
波波:别忘了,还有拿红包呢!
洛洛:哈哈,是啊是啊!春节春节你快来吧!
·忆忆说说·
中国传统的节日很多,最隆重的就是春节了。每到春节,你的家乡有哪些习俗?贴春联,吃饺子,看春晚,抢红包……给小伙伴们介绍介绍。
眼看今年春节临近,你又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呢?是想和小伙伴们痛痛快快地放上一次鞭炮?是守在电视机前雷打不动地欣赏春晚节目?还是彻夜不眠地和家人守岁?……和小伙伴们愉快地聊聊吧!
读读悟悟
·例文1·
欢欢喜喜迎新春
吕欣玮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每到春节,大街小巷人山人海,男女老少满面笑容,大家都在享受这节日的快乐。
我家过新年都要贴“春联”。记得去年我们贴的是“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是“喜迎新春”。今年的对子我都想好了,就贴“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还有,告诉你呀,今年的春联和往年不同——要由我亲自来写。为了写好春联,这几个月,我天天都在练毛笔字呢!我还要写好“福”字,拜年时去给姥姥姥爷、爷爷奶奶送“福”呢!
今年我还要看春晚。每年我们一家人吃完饭,都会准时围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去年的魔术表演我到现在还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今年我一定要睁大眼睛,看个明白。
我还要尽情地放一回焰火。去年一到十二点,我们小区里可热闹了,窗外火树银花,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如“满天繁星”,有的似“龙飞凤舞”,有的是“银蛇腾空”……把夜空变成了一座“空中花园”,看得我目不暇接。今年我也要过上一把瘾,亲手把焰火送上天。
我喜欢过新年。新年能贴春联,看春晚,放烟花……最重要的是能和大家分享快乐。新年快来吧!
【思考练习】
1.小作者有哪几个愿望?请用“——”在文中画出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小作者的意思。
2.习作的2~4自然段中,小作者都是先回忆了去年过春节的情景,继而表达今年的春节愿望。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条理性。
比比议议
·例文2·
我的压岁钱计划
刘旻轩
“小小的人呀,穷开心呀……”哈哈,这首《穷开心》将成为我最近的“主打歌”。为啥呢?嘿!因为快乐的春节就要来了!
想想就兴奋,春节,我没有理由不开心!嗯,让我想想,放鞭炮、吃饺子、穿新衣……哪一样最开心呢?对了,拜年拜年拜拜年,我要我的压岁钱!
计划一:好话多多钱多多
让我想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大姨舅舅、小婆婆小公公……每人一个红包,哈哈,财运滚滚来。当然,嘴巴要甜哦,好话多多很重要啊!我要对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说:“祝您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要对爸爸说:“祝您工作顺利!”对爱漂亮的妈妈说:“祝您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对炒股的叔叔说:“祝您股市大发!”……再让我想想,爷爷奶奶五百,外公外婆五百,大姑两百,二姑两百,小姑两百,大姨两百,小姨两百……数下来整整两千八,真多呀!两千八能买两千八百筒冰激凌,能买两百八十个汉堡,能买十四辆自行车,能买七个仿真火车模型,还可以买一部非常好的手机……想想这些数字都开心,哈哈,嘴巴甜甜,钱儿多多。
计划二:誓死保卫压岁钱
每年压岁钱也会随着新年轻盈地飞来,又像一阵风似的,在我口袋做个短暂的停留,又轻盈地飞走,飘向妈妈的皮夹。今年,我要为了我的压岁钱制订一套周密的计划……
假想A:晓之以理法
如果妈妈要我把压岁钱给她的话,我要振振有词地和她理论:“《未成年人保护法》里说小学生有支配自己钱的权利。”如果爸爸发话想帮妈妈,我得告诉他:“压岁钱是给小孩儿压岁的,不是给你们大人压岁的。”让我再想想,妈妈一定会说:“压岁钱已经在除夕晚上给你压过岁了,你学费一年就要花五千块,所以压岁钱爸爸妈妈不会乱花,取之于人,用之于人。”如果这样的话,我要告诉她:“国外的爸爸妈妈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我们中国的孩子也不能输给他们。我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压岁钱,定期向您汇报。”哈哈,这样和妈妈讲道理,她应该同意我的想法了吧?
假想B:动之以情法
如果“晓之以理”无效,我就要对妈妈“动之以情”。我要列一张“压岁钱使用计划书”:如开学为手拉手学校同学买书捐赠,妇女节为妈妈买礼物,重阳节给奶奶买个按摩器……当然我也要列出我的合理用钱计划,那就是——买书!看了我的温情计划,估计妈妈差不多要心软了吧?
哈哈,“小小的人呀,穷开心呀……”我盼望的春节,快呀快来吧!
【启发提示】
春节是每个孩子都非常盼望的日子,放鞭炮、吃饺子、穿新衣、贴对联……有好多好多过瘾的事儿等着我们,能不兴奋、激动吗?
本文小作者最盼望的是在春节里得到“压岁红包”,只有我们小孩儿才会真实、单纯地道出这样的心里话。童言稚语,真情实感,因而可贵。
习作以欢快的歌曲开头,营造喜悦的气氛;结尾与之呼应,再次传达期盼的心愿,渲染春节将近的喜乐,读来让人不由得跟着欢乐,感染力很强。
小作者拿红包、守红包的假想写得也非常有趣。你看,“好话多多钱多多”“誓死保卫压岁钱”,还有什么“晓之以理法”“动之以情法”,这些一定是小作者在心里盘算了许多遍的,可见只要真实地将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就是不错的文章。
还有,小作者的语言非常活泼,像“拜年拜年拜拜年,我要我的压岁钱”“每年压岁钱也会随着新年轻盈地飞来,又像一阵风似的,在我口袋做个短暂的停留,又轻盈地飞走,飘向妈妈的皮夹”……这些生动有趣的小孩子的话最有意思,这样的话,你一定也会说,你一定也会写!
·例文3·
新年哪儿来
佚 名
新年新年多可爱,
请问你从哪儿来?
我从春联站出来,
我从灯笼射出来,
我从鞭炮蹦出来,
我从礼花冲出来,
我从肉香飘出来,
我从烛光闪出来,
我从酒杯荡出来,
我从钟声飞出来。
这儿来,那儿来,
新年娃娃人人爱。
【启发提示】
例文3是一首儿歌,以欢快的节奏表达了对新年的期盼。喜庆的气氛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其实,写诗就是这么简单,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尝试尝试。
写写练练
红红火火中国年,欢欢喜喜大团圆!新春佳节即将来临,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愿望?有什么计划?打算怎么度过?……拿起笔来,让我们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写下自己的节日感受或憧憬。注意表达真情实感,可以不拘形式,如果能有新鲜的表达方式更好。
·资料链接·
春节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忙着逃避怪兽,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捋着胡子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待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子。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的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品读欣赏·
北京的春节
老 舍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们,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铛铛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
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