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勾勒 言之有物——记叙文如何写得内容充实
【技法点拨】
“内容充实”就是写作时言之有物,持之有据,用高质量的材料显示文章的主题,不以假话、大话、空话填充文章。那么,如何写出内容充实的记叙文呢?我们不妨着重考虑以下两点。
一、善于抓住“瞬间”
学会摹写活动的场景,借助描写、记叙、抒情等手法真实再现,既要注意特写镜头的运用,也要注意近景、中景与远景的搭配,着力勾勒,以期场景具有动感、立体感以及真实感,将人物活动最精彩的瞬间予以呈现。如:下面是对4×100米接力赛场景的描写:
为期两天的校运会比赛已经进入了尾声。正在进行的是男子4×100米接力赛。我们班派出了四位男生,“超级”阵容:陈志献、黄玉伯、叶成超、梁玉余。只见陈志献的手紧握接力棒,像一支离弦的箭向前冲去;而在下一棒等待的黄玉伯则挥舞着双手,迫不及待地接过接力棒。不知道是两人配合得不够默契,还是求胜心切,接力棒在两人的手间滑落了,滚到了跑道边上……
我的心不禁陡然一落,眼看到手的第一名被男生搞砸了,但令我震惊的是男生们居然没有放弃。黄玉伯拾起接力棒后像豹一样紧追不舍;这时他正从远处向我这边疾驰而来。近了!近了!只见他豹眼圆睁,红彤彤的脸上神情严肃,双手有力地前后摆动,紫铜色的两条臂膀上的肌肉在上下滑动。“加油!加油!加油!”这时,场边的男女啦啦队响起了整齐响亮的口号。队员在助威声中越跑越快了,但最终因差距太大而痛失第一名。
二、善于绘“形色”
绘“形色”指写人叙事描绘景物都要运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概括事件具体化。例如: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具体化后为:优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轻轻地飘出小白楼的窗户,穿过蒙蒙细雨,撒落在林间的小路上。许多行人情不自禁地停下了脚步,听得如痴如醉。
2.人物形象化。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手法来描写人物的特征。例如:
一次体育活动,顾老师兴致勃勃地来到乒乓球台旁,要和我们打乒乓球,我们大笑,因为大家知道她不会打。可她却是一副不服输的样子:“你们别笑,不会可以学嘛,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呀。”说完便投入到“学习”中去了。她右手持拍,背稍弯,一双有神的眼睛直盯着白色的小球,那略显肥胖的身子左右移动着,偶尔打了一个好球,她就会兴奋得跳起来,有力地晃动着手中的拍子,向我们示意。如果你是外人,你一定不会想到她是我们的老师。
3.自然景物人格化。抓住描写景物的特点,明确写景的目的,加入合理的想象,动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器官对描写对象本身进行全方位的感知,运用描绘性词语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展现。例如:
飘雨的秋日,我独自漫步在铺着鹅卵石的小径上。周围那高大树干上的盈盈绿意已经褪尽,秋的使者把绿叶染成了金黄。风,缓缓吹来,漫天的落叶在空中摆着优美的舞姿翩然而下。我弯下腰轻轻地拾起一枚落叶,放于掌心,它宛如一只轻盈的蝶,上面的斑斑点点,每一处印痕,都刻着岁月的沧桑。
【经典引路】
伤 害
巴 金
一个初冬的午后,在泸县城里,一条被燃烧弹毁了的街旁,我看见一个黑脸小乞丐寂寞地立在面食担子前,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两个肥胖孩子正在得意地把可口的食物往嘴里送。
我穿着秋大衣,刚在船上吃饱饭,闲适地散步到街上来。
但是他,这个六七岁的孩子,赤着脚,露着腿,身上只披着一块破布,紧紧包住他那瘦骨的一身黑皮在破布的洞孔下发亮。他的眼睛无光,两颊深陷,嘴唇干瘪得可怕,两只干瘦得像鸡爪的手无力地捧着一个破碗,压在胸前。
他没有温暖,没有饱足。他不讲话,也不笑。黑瘦的脸上涂着寂寞的颜色。
我不愿多看他,便匆匆走过他的身旁。但是我又回转来,因为我也不愿意就这样地离开他。
这样地一来一往,我在他的身边走过四五次。他不抬头看我一眼,好像他对这类事情并不感到惊奇。我注意地看他,才知道他的眼光始终停留在面食担子上。但甚至这眼光也还是无力的。
我站在他面前,不说什么,递了一张角票给他。
他也默默地接过角票,把眼光从担子上掉开。他茫然地看看我,没有一点表情,仍然不开口。于是他埋下眼睛,移动一下身子,又把脸掉向面担。两个胖小孩还在那里吃“连肝肉”、“心肺”一类的东西,口里“嘘嘘”作声。
我想揩去他脸上的寂寞的颜色,便向他问两句话。他没有理我。他甚至不掉过头来看我。
我想,也许他没有听见我的话;也许我的话使他不高兴。我问的是:你有没有家?有没有亲人?
我不再对他说话,我默默地离开了他。我转弯时还回头去看那个面担,黑脸小乞丐立在担子前,畏怯地望着卖面人,右手伸到嘴边,一根手指头衔在口里。两个肥胖小孩却站到旁边一个卖糖食的摊子前面去了。
七天后我再到泸县城里,又经过那条街。仍然是前次看见的那样的街景。面食担子仍然放在原处。两个肥小孩还是同样得意地在吃东西。黑脸小乞丐仿佛也就站在一星期前立过的那个地方,用了同样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们。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似乎并没有在别处耽搁了一个星期。
我走到黑脸小孩面前,又默默地递了一张角票到他的手里。他也默默地接着,而且也茫然地看我一眼,没有表情,也没有动作。以后他仍旧把脸掉向面担。
我们两个都重复地做着前次的动作。我甚至没有忘记问他:你有没有一个家?有没有一个亲人?
这次他仍旧不回答我,不过他却仰起头看了我一两分钟。我也埋下眼睛去看他的黑脸。茫然的表情消失了。他圆圆地睁着那对血红的眼睛,泪水像线一样地从两只眼角流下来。他把嘴一动,没有发出声音,就掉转身子,用劲地一跑。
我在后面唤他,要他站住。他不听我的话。我应该叫他的名字,可是我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姓名。我站在面担前,希望能够看见他回来。然而他的瘦小身子像一股风似地飘走了,并没有一点踪迹。
我等了一会儿,又走到旁边那个在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临时广场上,跟着一些本地人听一个老烟客讲明太祖创业的故事。那个老烟客指手画脚地讲得津津有味。众人都笑,我却不作声,我的心并不在这里。
过了半点多钟,这附近还不见那个黑脸小孩的影子。我便到城里各处走了一转,后来再经过这个地方,我想,他应该回来了,但是我仍旧看不到他。那两个肥胖小孩还在面担前吃东西。
我感到疲倦了。我不知道黑脸小孩住在什么地方,或者他是否就有住处。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再到这里来。看见阳光离开了街市,我觉得疲倦增加了,我想回到船上去休息。
最后我终于拖着疲倦的身子离开了泸县。那一段路是不容易走的,我的心很沉重。我想到那个黑脸小孩和他的突然跑开知道自己犯了过失了。
我为什么两次拿那问话去折磨他呢?这原是明显的事实:要是他有家,有亲人,他还会带着冻和饿寂寞地立在街旁么?他还会像一棵枯草,一只病犬那样,木然地、无力地挨着日子么?
他也许不知道家和亲人的意义。但是他自己和那两个胖小孩间的差别,他应该了解吧。从这差别上他也许可以明白家和亲人的意义。那么,我大大地伤害了他,这也是很明显的事实了。
今天,八个月以后的今天,我还记得那个黑脸小孩的面貌和他两个眼角的泪水。他一定早忘记了我。但是我始终忘不掉他。我想请求他那小小的心灵宽恕我。然而我这些话能够达到他的耳边么?他会有机会看到我的文章么?
我不知不觉间在那个时候犯了不可补偿的过失了。
【简评】: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六七岁的黑瘦的小乞丐,身上只披着一块破布,寂寞地立在被燃烧弹毁了的街旁行乞。作者连续两次在街上碰到同样的场景:同一个干瘦黝黑的孩子无力地捧着破碗站在面食担子前,羡慕地望着同样两个肥胖的孩子“嘘嘘”地吃东西。作者两次都递给他一张角票,男孩两次都茫然地望着作者,然后两人分开。作家善于抓住“瞬间”,注重细节刻画,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乞丐劳苦的样子。当“我”发觉自己刚才的问话,是大大地伤害了他,“我”责备自己犯下了无可补偿的过失,想请求那小小心灵的宽恕,想向他表示歉意。全文表达了巴金对自己的一种深深的自责。
【佳作展示】
我的北方
甘肃成县第一中学 李佳蕊
坐着向北的车,走着向北的路,听着北方的寂静,看着北方的荒凉。
向北,再向北,看不到城市里的川流不息,听不见人群的熙熙攘攘。即便车是怎样的飞驰,那辽远的参照物也都只是缓慢地向后爬行。闪烁的星,虽不及“手可摘星辰”的地步,却也是这万籁俱静中的灯火。北方的旅途,不是山清水秀,是古老和沧桑,是历史与沉淀。
远方的山,没有颜色也没有感情,深深的沟壑将它庞大的身躯分成几段,它沉默不语,如同一位智慧的老者,看完了时过境迁,观遍了沧海桑田。它不会告诉你这里发生过什么,也不会告诉你它曾经的模样,只会将自己深深扎根在北方的大漠中,等待着时光留下一步步脚印。看着那远山,像是被震慑了,我只能一动不动,悄悄地在心底将惊叹变为感动。
风沙里,杨树是大自然亲自孕育出的生命,它生于自然,也肯定不会逃避自然,来自沙漠的风卷着漫天黄沙击打着杨树的每一片树叶,但它的叶依旧繁盛,它的枝干依旧笔挺,它们是属于北方的战士。
月华如练,我难以拿捏月在长空下的任意一种颜色,冰冷却又温婉,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月是有感情的,它融着张骞通西域的孤寂,它融着戍边将士对家的思念……北方的月带着柔情,照亮了这片沉寂的辽原,我又为之感动。
向北而行的旅途,我不光看到了风景,更多的是感动。我想我是热爱这片土地的,它有着属于自己的北方的精神:深沉、顽强、柔情。望着南飞的燕,我想我无法忘记这次北方的旅行,更不可能忘记那片让我感动的北方的风景:远山、杨树和皓月。
踏上归家的路,再次走进喧闹的世俗,没有历史的沉淀,没有顽强的生命,没有柔美的月光,像是被蒙蔽了双眼,也没有人留意到北方的荒凉中所蕴含的精神。我只能将那片深深感动着我的土地称为“我的北方”。也许多年后的某一天,我也只能做一只南飞的燕,去某个陌生的城市乞讨生活,那么,就让我困在城市里纪念你——我的北方。
【简评】:
这篇习作笔法很老到,结尾照应文题,全文虽没有具体的景物描写,却处处展现着北方景物特有的风貌,作文物我相融,情与景浑然一体,小作者能从一次旅途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将“我的北方”上升为一种人格化的精神,实为不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