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之评论篇

高考作文写作技巧之评论篇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评论的写作也可以说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准绳”。这应该成为评论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类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自然,“讲道理”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

针砭时弊 述事评理——评论写作方法指导

【技法点拨】

评论是对客观事物的议论和评述。其特点是,有评有述,述事评理,或议事论理。它可以评论国家大事,也可以评论日常生活小事或一篇文艺作品;它可以赞颂新生事物,也可以针砭时弊,属于一种特殊的议论文,重在做客观的评述,表明褒贬之态度,给读者以启发和教育,具有针对性、准确性的特点。评论要求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说到底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否则,仅仅会抒情而不会讲道理,难免要沦为滥情,或变成骂街似的谩骂文章。评论的写作也可以说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道理为准绳”。这应该成为评论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评论的写作是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应该是情与理相互交融的结晶体。

怎样写好评论,可依照以下原则:

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高考对发展等级作文的要求之一。见解新,给人惊喜,毕竟是暂时的、表层的。若要让人感动,让人深省,让人难忘,还要开掘深刻,立意深邃,别人只看到表面现象,你却看到了隐藏在深层的本质;别人只能“知其然”,你却能“知其所以然”。这就能给人启迪,催人深思,发人深省。这就要求我们要探究并解释现象存在的背景,探究并解释现象的共同特征,探究并解释现象的特殊含义,要注重针对性。

二、选取论点要新鲜

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在写中心论点时,首先从多个方面去考虑、去分析,列出若干个论点,然后再选择最好角度,这样的论点就比较有新颖性了。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是灵魂。论点要绝对正确,要扣紧命题者的要求。其次论点要态度鲜明,就是要求作者在文章论点当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或是作者对某人某事的见解是怎么样,都要表达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模棱两可,不能似隐似现。另外,论点要新颖独到。意思就是说如果在一篇文章里,假如许多人都从这个角度去写,而你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写,那么,相对于别人来说,你的观点就显得有新颖性。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关键部分,是一篇议论文的统帅,我们要尽可能把它写好、写妙,否则,我们的文章就成为无帅之兵、无王之国,不管写得多好,都没有多大意义。

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事实,至关重要。

要选用丰富的、立体的材料。评论要用材料来论证观点,总的来说,材料越丰富,文章的论证就越充分,说服力也就越强。但是“丰富”不等于“多”,相似的材料再多,也只能给人一种累赘重复之感。所以,材料的丰富不仅反映了写作者的知识积累,更反映了作者的思维品质。选用丰富的材料,就是要多角度、立体地选用尽可能多的材料。选择有品位、深刻的材料。材料的选择很能见出作者的知识和修养。现在的高考作文评分,也把“深刻”当作重要的一个发展等级。一则材料是否有品位,是否深刻,既和材料本身的“品质”有关,也和作者的挖掘有关。

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因为评论的特点是“简洁明快、短小精悍”,只能要求以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尽可能深刻的思想,传达成熟的意见,传播正确的观点。这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里,要做到简短、简洁,才可能获得便捷的效果。而不是短而无物,短而无效。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议论类作文,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自然,“讲道理”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典引路】

道路自信哪里来

冉小平

道路是达到目标的途径。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强国富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结论缘何得出?道路自信来自何处?

道路自信来源于伟大的历史征程。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无数仁人志士对救亡图存之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再到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但党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从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行。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道路自信植根于辉煌的实践成就。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跃上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快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国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持续取得新进展,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近些年,国外不少学者、政治家以“中国模式”、“中国奇迹”等命题探寻中国成功的根源。

道路自信蕴含于宏伟的理想愿景。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我们党都提出了阶段性的基本纲领,并为之不懈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依据这一国情和实际,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又回应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要求。依据这一国情和实际,我们党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简评】:

这篇评论立意高远,思想深邃,标题很引人,大量运用整句,读起来节奏铿锵,文章从三个方面回答了“道路自信来自何处”这一问题,纵观全文,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思想的深度;既博古,又通今,显得大气而厚重。

【佳作展示】

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教育思路的转变

甘肃成县第一中学 闫石

劳动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主要手段,而劳动教育则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此次教育部专门下发文件抓劳动教育,力促劳动教育的施行,应该给它来点掌声。

爱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我们的孩子现在却变得不会劳动了,上小学了还不会系鞋带、扎小辫,八九岁了还不会打扫房间、自己洗澡,上大学了还不会洗衣服,以致出现网络上曝光的大学生把脏衣服打包邮寄回家让父母洗这一怪事……他们的智商越来越高,劳动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却越来越低。现在的学生,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理能力差,脑海里基本没有劳动观念,什么都由父母去做,他们根本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这是学生不会劳动也不爱劳动的原因之一;另外一方面,学生不爱劳动与社会和学校教育有关,高考的考试制度,学生升学压力大、学业负担重,校与校之间成绩评比,造成许多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意见》的实施恢复了我国重视劳动教育的传统,通过课堂让学生重新认识劳动的意义,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要强化家庭教育对提高青少年劳动素养的促进作用。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家长普遍认为:只要功课好,什么家务都不用干,其实应深刻认识到适当的劳动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切不可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指标,应多让孩子参与日常的劳动,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科技的发达容易滋生各种“懒病”,家长应防止孩子过于依赖各种工具,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动手能力。从细节发现问题,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其次,学校在日常工作中应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校园卫生保洁和美化中,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室内装饰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可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布置类似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学校和家庭联手,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向全国少年儿童发出号召,“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可见劳动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但我认为,目前最关键的是:要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教育思路的转变,而不是口号、不是形式主义。这要求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劳动评价,为学生的劳动创造条件,同时也要求家长具备参与劳动教育的意识,培养孩子独立参与家务的能力,督促孩子去做义工等社会实践,让劳动课真正落到实处。

【简评】:

文章就教育部专门下发的文件“抓劳动教育,力促劳动教育的施行”为评述对象,指出当下普遍存在的学生自理能力差,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等现象,导致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后果。随后,条分缕析地论述了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最后,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告诫人们要培养孩子独立参与家务的意识,督促孩子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