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黑面无情,迂回断案

黑面无情,迂回断案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就去衙门告状,要求包拯为他做主。包拯问明情况,突然沉下脸,吆喝一声说:“你好大的胆子,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人私宰耕牛?”面对一件无头案,高明的包拯并不像通常那样,派属下去深入调查,而是略施小计,便使得割牛舌的凶犯自投罗网,主动送上门来,这是因为包拯对凶犯的心理摸得一清二楚,所以运用了迂回思维的方法,使形势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向发展。

包拯(999—1062年),字希仁,芦洲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闻名遐尔的清官。

在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考中了进士。中进士之后,由于当时父母年龄都非常大了,所以不忍心离开父母而去做官。于是10年之后,把双亲伺候“走”了之后,在众人的劝说下,他才决定出去做官。所以,他的孝顺是出了名的。

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包拯出任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为官期间,心系百姓,执法严明,颇有政绩。

有一年春耕的时候,县里发生一起案件:有个农民晚上把耕牛拴在棚里,第二天早晨起来之后,发现牛躺在地上,嘴里流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当时这个农民真是痛心啊,因为这头牛是用来耕地的。所以就去衙门告状,要求包拯为他做主。

包拯一听完农民的申诉,心里想肯定是仇人割了他家的牛舌头,可是这样的无头案该往哪里去查呢?包拯略一沉思,便生一计,他故意装作严厉的样子,对告状的农民大声说:“大胆刁民,分明是你自己割了自家牛舌,还要诬蔑别人,还不赶快回家去!”

农民十分委屈,心想这个包黑炭真是昏庸,哪里有这么判案的呢?真是气人啊!自家牛舌被人割掉了不打紧,还被反打一棍,说他是无理取闹,你说冤不冤?于是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左邻右舍问他怎么回事,他一概不理。走到牛棚里,牵出牛来,使出蛮劲,一刀就把耕牛给宰了。按当时的法律,是不能私自屠宰的。但是现在也顾不上这么多了,再说,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几天了,所以这个农民杀了牛之后,不但不害怕,反而四处嚷嚷,分牛肉给大家吃。

第二天,天长县衙门里就有人来告发那农民私自宰耕牛。他对坐在高堂上的包拯说:“包大人,现在正处农耕时期,而他却不顾法令,私自宰牛,不但是对您的藐视,而且还会给老百姓带来不良影响,希望大人对其严加查处。”

包拯问明情况,突然沉下脸,吆喝一声说:“你好大的胆子,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人私宰耕牛?”那个家伙一听就呆了,没想到包拯会如此精明,连忙伏在地上使劲磕头,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

原来,割牛舌的人跟那个农民有冤仇,所以趁春耕时期割了他家的牛舌,想让他无法顺利春耕,后来又听说这个农民一怒之下,将耕牛又杀了,心里更是高兴,连忙跑到县衙门来告他。谁知竟是自投罗网。

消息传出后,包拯名声大振,牛主人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包拯的所谓昏庸之举是深有目的的,不禁佩服不已。

包拯是运用什么思维方法来破获案情的?这对人们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面对一件无头案,高明的包拯并不像通常那样,派属下去深入调查,而是略施小计,便使得割牛舌的凶犯自投罗网,主动送上门来,这是因为包拯对凶犯的心理摸得一清二楚,所以运用了迂回思维的方法,使形势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向发展。

就案中情况而言,如果你采取直来直去,严密追查的办法,势必会打草惊蛇,未必能如愿以偿地得到理想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