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独立思考,不要做思想的沉睡者

独立思考,不要做思想的沉睡者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没有独立思考,社会不能进步,科学不能发展。听到此,两人禁不住大笑不已。胡适和钱穆两位大师的论辩,体现了北大思想自由的独立精神。拥有独立的思想与意识,不拾人牙慧,正是告诉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不轻易为他人所左右,这样才能成材。所以,青少年要独立思考,不做思想的沉睡者。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就会解放思想,拥有无比强大的创造力,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无限的世界。

佛家说,每人各有其自己的世界。实际上,各人的世界,是各人的世界。

——冯友兰(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独立思考是获得独立人格的重要途径,没有独立思考,谈不到创造,只能亦步亦趋,照猫画虎。可以说,没有独立思考,社会不能进步,科学不能发展。当今世界,国家竞争力表现为高新技术和人才的竞争,青少年最终能否成为主角,关键还在能否进行独立、有效的思考。

青少年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梁漱溟先生说,“最初的一点主见便是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出发,再去“吸收滋养料”,那么就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了,这样才渐渐成为自己的学问。

梁漱溟先生从小就从主见出发,试着说出自己的话。1906年,梁漱溟第一次离开家去顺天中学读书时,对于国文课上的作文,他总喜欢做翻案文章,不肯落俗见,以致一位教师警告他:“好恶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他还得到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评语。

梁漱溟先生说:“有主见就是有学问!”有主见,能够独立思考,就能真正把握住了学问之要义。或许恰好和别人一样,这也无关紧要,而如果不同,更显示出这是你自己独特思考的结果。

胡适与钱穆曾经有过一段关于学术“华山论剑”的讲话,那就是关于老子所处的年代及《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他们俩各执一词,存在分歧。按照胡适的说法,老子是春秋晚期人,略早于孔子;按照钱穆的说法,老子是战国时人,略早于韩非子。争论初期,由于胡适的观点先已在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一书中言及,胡适虽然心里不认可钱穆的观点,但采取按兵不动的做法,钱穆则经常主动起笔挑战,对此问题抓住不放。在一次教授会上,钱穆说:“胡先生,《老子》年代要晚一点,证据确凿,你不要再坚持了。”胡适一改常态,毫不示弱地应对道:“钱先生,你的证据对我没有说服力啊!假如能使我心服口服,我连我老子也不要了。”听到此,两人禁不住大笑不已。

一次简单的学术对话,让人们看到了两位大家的学术作风。尽管钱穆是经胡适提携进北大的,可为了追求学术真理,他们都具有批判的思维。还有一次,当一同学问及“两位先生究竟谁讲的对”时,胡适则说:“在大学里,各位教授将各种学说介绍给大家,同学们应该自己去选择,看哪个是真理。”这样,胡适一方面给自己和对方都留足了面子,另一方面也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别人的知识。

就像冯友兰先生说的:“佛家说,每人各有其自己的世界。实际上,各人的世界,是各人的世界。”胡适和钱穆两位大师的论辩,体现了北大思想自由的独立精神。正是这种对学术的执着和探究精神以及独到的思维视角,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北大人,教育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勤于发问、敢于质疑的习惯。

在通往成功彼岸的路上,没有人能够替代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条件和环境等外因只能影响我们取得成功的进程,不能改变我们的人生命运。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解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一切还得靠自己。依赖思想和悲观心态只能使自己一事无成,最终把自己推入失败者的行列。

卡莱尔曾经说过:“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别人。”郑板桥也有一首诗这样讲道:“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说的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主见去学习,否则即便读了万卷书,也只是个暴富之人,虽然钱粮满仓,却还要为怎么用钱而犯愁。其实在生活之中,人也有意无意地在根据自己的看法做出不同的选择。拥有独立的思想与意识,不拾人牙慧,正是告诉我们在求知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而不轻易为他人所左右,这样才能成材。

所以,青少年要独立思考,不做思想的沉睡者。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就要做到这几点:一是不盲从、不偏信;二是全包容、全吸收;三是勤动脑,勤思考。遇到问题,要经常问一个为什么,因为思考从问题开始。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就会解放思想,拥有无比强大的创造力,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无限的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