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之不复更来。须勤思,而加条理。
——严复(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翻译家和教育家)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就是说,当老师教给你学习的方法和基础知识以后,要想进一步提升还需要个人的勤奋刻苦。
然而经常有人将不成功归结为机遇不好、条件不足等客观原因,却从不问问自己是否已经用了全力去实现。这样下去,只能是整日满腹牢骚,蹉跎岁月,一事无成。所以,我们不能这样,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其实,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奋努力,照样可以创造出机遇。
俗话说:“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勤奋是实现机遇的动力,它体现出了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机遇。本职工作是一个外因,它只是为机遇提供了可能的场所;而是否能够创造机遇、抓住机遇,关键还是要看每个人的内因,即是否勤奋好学。
梅兰芳创造的舞台艺术形象经久不衰,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戏剧代表人物,但你是否知道他曾经被认为笨得无法学戏呢?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在音乐上取得非凡的成就,除靠其个人的天赋以外,更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进行十六七个小时刻苦训练。正如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所说:“勤勉是好运之母,上帝把一切事物都赐予勤勉。”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肯勤奋努力的人才能弥补不足,才能获得机遇,取得成就。
已故的北大梵巴语言文学教授金克木是一位勤奋刻苦、自学成才的文化大师,他的成才故事很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1930年,刚满19岁的金克木来到北平求学,经常到当时设在沙滩红楼的北京大学旁听。1935年,经友人介绍,他在北大图书馆谋得了一个职员的位置,成天坐在出纳台后,管借书还书。那段时间,据金先生自己说,“是我学得最多的一段时间”。
金先生在他的《咫尺天涯应对难》一书中谈到了他自学成才的过程。一开始,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他觉得无从下手。后来他想到一个办法,就是跟着别人看。学生们来借什么书,他就把书名记下来,用业余时间看。“这里大多是文科、法科的书,来借书的也是文科和法科的居多。他们借的书我大致都还能看看。这样借书条成为索引,借书人和书库中人成为导师,我便白天在借书台和书库之间生活,晚上再仔细读读借回去的书。”“借书的老主顾多是些四年级写毕业论文的。他们借书有方向性。还有低年级的,他们借的往往是教师指定或介绍的参考书,其他临时客户看来纷乱,也有条理可循。渐渐地,他们指引我门路。”
金克木先生还特别谈到过一位鼎鼎大名的教授:“他夹着布包,手拿一张纸往借书台上一放,一言不发。我接过一看,是些古书名,后面写着为校注某书需要,请某馆准予借出。借的全是善本、珍本。”由于外借需有馆长批准,而馆长那天又刚好不在,这位老先生没有借到书,一言不发地离去了。待这位客人走后,金克木连忙抓张废纸,把进出书库时硬记下来的书名默写出来,以后有了空隙,便照单到善本书库中一一查看。他很想知道,这些书中有什么奥妙值得这位教授远道来借,这些互不相干的书之间有什么关系,对他正在校注的那部古书有什么用处。经过亲见原书,又得到书库中人指点,金克木增加了一点对古书和版本的常识。
“我真感谢这位教授。他不远几十里从城外来给我用一张书单上了一次无言之课。当然他对我这个土头土脑的毛孩子不屑一顾,而且不会想到有人偷他的学问。”
虽然金大师戏称成才是靠“偷”别人的学问,但这学问似乎也不是任谁都“偷”得来的。没有孜孜以求的钻劲和用心良苦的推敲,谁能从纷乱的借书单中找出条理?再加上夜夜苦读和虚心求教,使得原本在学问上的不足得到长进,才成就了一代大师。因而,每个想要成才的青少年,都要注意勤学苦练,当然还要到处留心,从每一个看似平常的角落“挖”出学问。
青少年正处于学习的大好时光,那么,养成勤奋刻苦、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对学习知识以及成长都有很好的帮助。“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习惯是一种很重要的力量,它可以自动驱使你学习。而且,我们说勤奋出机遇,其中的勤奋应该是终生的。如果只想凭借一时勤奋就能换来机遇女神的青睐,这无异于痴心妄想。只有历尽无数次的失败与考验,仍然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下来,一直勤奋着向着目标,机遇才会出来叩响你的大门。
勤奋成就梦想,再美好的愿望如果不付诸行动,也只是空想。空白的生命是僵死的、丑陋的,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勤奋耕耘。只有勤奋才能让生命保持活力,加速生命的运动和发展,从而实现心中的梦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