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和冷静,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林语堂(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论语》里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它向我们表达的是做人要懂得忍耐,遇事多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都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就会坏了大事,许多大事的失败莫过于此。“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还有一句俗话说“该忍则忍”。就是说忍是有限度的,为了长远利益或者顾全大局,可以牺牲个人一时的荣辱,但是如果没有原则,没有限度地一再容忍,那只能是彻底的失败。
“该忍则忍”,这句话难就难在了一个“该”字上,它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智慧。能把握好这个度,是需要良好的修养和广博的胸襟的。所以,林语堂先生说:“容忍和冷静,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能够在关键时刻冷静下来,决定是忍还是不忍,是一个成熟的人所为,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
我们遇事先要学会忍。彼得・阿柏拉德说:“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的烦扰,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事。”忍,是一种等待,为图大业等待时机成熟,忍之有道。这种忍,不是性格软弱,忍气吞声、含泪度日之举,而是高明人的一种谋略,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北大校长蔡元培为了教育学生养成“该忍则忍,保全大局”的习惯,他举了一个例子: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父子被东吴孙权杀害。为了给关羽父子报仇,刘备命令张飞领兵自阆州(今四川阆中)出征东吴。张飞领命后派帐下两员末将范强、张达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第二天,范强、张达二人报告张飞,三日内办妥白旗白甲有困难,请求宽限日期。张飞听后大怒,忍不下一时怒气,也完全忘记了刘备的嘱咐,就将范强、张达捆在树上,各执五十鞭刑,打得满口出血,并说:“到时一定要准备齐全!要是超过了期限,杀你二人示众!”
范强、张达两人受此责刑,心生仇恨,回营商议,“与其他杀我,不如我杀他。”当晚,张飞令人上酒,与部将同饮,大醉之后回营帐休息。范强和张达二人探知消息,等到初更时分,各藏短刀,秘密潜入帐中,说要禀明机密重事,骗过侍从。来到床前,二人见张飞须竖目张,本不敢动手。听到鼻息如雷,才知他已熟睡,来到近前,用短刀刺入张飞腹中。张飞大叫一声之后,惨死刀下。时年55岁的张将军,就因为这样一件小事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一生。
历史学家评价,张飞之死,主要原因是不能容忍,因为小事而乱了大局,对士卒极其严格,一意孤行,容不得一点辩解,动辄鞭挞致死,以至于士卒忍无可忍,不得已而采取了鱼死网破的下策。蔡元培先生以此教育学生,该忍则忍,以保全大局为重,“小不忍而乱大谋”,既然木已成舟,就可不必再去做那些图一时痛快而损害长远利益的事。
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好男儿能柔能刚。“忍”字心上一把刀,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提得起放得下这把心头之刀,少生抑郁闲气,多有宽松平和。修身养性,退一步海阔天空,便于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容人之量,使之保持自己的高远志向。
当然,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也就是都要讲原则,宽容也不例外。如果宽容无度,那就成纵人为害了。做人,应该有宽容之心,但做人的宽容,更要讲究原则。就如蔡元培先生不拘一格地广泛招揽人才,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同时,他对教员的选择和要求,又坚持了很高的标准。因此,他对那些滥竽充数或品行不端殃及教学的不称职的本国和外国教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裁撤。例如:他把流氓分子、“探艳团团长”年轻英文教员徐佩铣等裁撤出校;1920年,又把虽然精通英语、德语,又有古文根底,但在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胡诌“君师主义”那一套陈词滥调,讲《英诗》课一年只讲了六首零十几行诗的辜鸿铭也裁去了。对那些或托中国驻外使馆、或由外国驻华使馆介绍进来而确属不称职的外国教员,也一律撤聘而不顾各方面的压力。
该忍则忍,不该忍的就坚决不忍,蔡元培先生的以身作则,才能让“兼容并包”的精神发扬光大。那么,我们青少年也要学会宽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息怒。不要轻易被别人激怒。
2.志存高远。不要对小事斤斤计较,把重心放到学习上来。
3.归因。一般来说,真正攻击你的人很少,大多数情况是别人无意的语句,触发了你心灵的敏感区。
4.将心比心。试想一下,要是你冒犯了别人该怎么办。
5.充实自我。培根说:知识使人明智。多读课外书。
6.有大家风度。不与人一般见识,错了就改,得理也让人。
我们宽容,那是因为我们理智。但是宽容也要有度,当别人侵犯了你的尊严时,应该毫不犹豫地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