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不感激你

为什么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不感激你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意思是说,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地在行动上报答别人。1922年,曾任北大教授的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俞平伯出版其《红楼梦辨》一书。在此书的引论中,俞特别提及好友顾颉刚对此书的贡献,并对此感念不已。俞平伯先生对于好友在学术上的帮助,也是十分感激,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只能在书中抒发感念。“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有时候,滴水的恩情,以涌泉都难以报答。

——袁行霈(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著名文学家)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意思是说,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地在行动上报答别人。懂得感激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要把你所拥有的视为理所当然,你才能从别人那儿获得更多的帮助。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别人对自己的好视为理所当然,朋友喜欢我们,当然不介意被我们“麻烦”,一些小事情,也“帮”得十分乐意。然而任何人都不喜欢自己的好心被人当做驴肝肺,一次两次也许还可以忍受,10次、20次就会渐渐用光朋友的交情,届时我们会发现,朋友似乎不再那么“乐意”助人。

与人相处我们当谨记一件事,“天底下没有谁帮谁是理所当然的,永远应心怀感激”。也许有人会说,找朋友帮忙,给几个钱或是请他吃顿饭,送个东西,好像把友谊给贱卖了,把朋友的交情看俗了。其实,适度地表达我们的感激是必要的。也许我们不懂得比较“高尚”的做法,但吃顿饭、送个小礼物,也能表达我们的感谢。它的作用不在于“礼”的轻重,而是心意的表示,让朋友晓得他这个忙帮得多么具有“价值”,多么受你的重视,也许在他而言是举手之劳,对你来说却可能是攸关生死的大事。

1922年,曾任北大教授的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俞平伯出版其《红楼梦辨》一书。在此书的引论中,俞特别提及好友顾颉刚对此书的贡献,并对此感念不已。他说:“我在那年四月间给颉刚一信。开始作讨论文字。从四月到七月这个夏季。我们俩的来往信札不断,是兴会最好的时候。颉刚启发我的地方极多,这是不用说的了。这书有一半材料,大半是从那些信稿中采来的。换句话说。这不是我一人做的,是我和颉刚两人合做的。我给颉刚的信,都承他为我保存,使我草这书的时候,可以参看。他又在这书印行以前,且在万忙之际,分出工夫来作了一篇恳切的序;我对于颉刚,似乎不得仅仅说声感谢。因为说了感谢,心中的情感就被文字限制住了,使我感到一种彷徨着的不安;颉刚兄!你许我不说什么吗?我蠢极了,说不出什么来了!”

俞平伯先生对于好友在学术上的帮助,也是十分感激,却不知道如何表达,只能在书中抒发感念。班尼迪克特说:“受人恩惠,不是美德,报恩才是。当他积极投入感恩的工作时,美德就产生了。”就是说,感恩是爱的根源,也是快乐的必要条件。如果我们对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能心存感激,便能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人间的温暖以及人生的价值。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这个尘世攘攘的时代,不时地听到人心不古这样的慨叹,而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与不和谐的音符往往就是一句小小的“感激”,为什么要吝啬内心的感动呢,将它溢于言表,你将为自己赢得一片天空,正像歌中所唱的:“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

诚然,施恩者未必会想得到回报,他们对人的帮助实际就是对善和友好的传播,不带有功利色彩。受恩者却不可以漠然置之,懂得记住别人的好,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善和友好继续传播,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一定要谨记在心,懂得感激。因为别人的帮助不是理所当然的,世界上没有谁对你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点点滴滴的都是人情,不但要心存感激,还应用同样的爱心去关怀别人。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青少年要从我做起,常怀感恩的心。只要人人如此,我们的生活就会一直处于幸福中。心存感恩,会让一句简单的话语充满神奇的力量,会让一件小事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让我们在平淡的日子里重新领悟生命的意义,以知足的心态去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品味生命的甘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