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口才不是凭空就能得到的,虽然有很多人天生就会说话,但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好口才还需要平时的积累。
著名剧作家曹禹曾说:“哪一天我们对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成为语言方面的富翁。”
许多人以为口才只是口上之才,他们以为口才好的人,只是因为他们很会说话,而自己却是不会说话的。他们看见许多口才好的人什么都可以说,谈什么都很动听,只是因为他们的口齿伶俐,这种看法是片面的、肤浅的。固然,口才的能力是有赖于相当的训练,但口才的实际基础是建立在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兴趣广泛、常识的丰富,以及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上的。没有上述所列举的基础,光是口齿伶俐,也不能成为一个口才好的人。
追本求源,一个口才好的人,必须经常地在观察和思考上面下工夫。他们必须不断地扩充他们的兴趣,积累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他们谈话的题材源泉是非常充实的,那你呢?是不是每天看报纸?你看报纸的时候,是不是只看看副刊上的小说消遣而已?是不是同时也很注意重要的国际及本地的新闻呢?是不是很留心地去选择节目?是不是随便听听就算了呢?你是不是选择有意义的、精彩的电影和戏剧?是不是看戏时集中精神地去欣赏它们,而不是坐在戏院里打瞌睡?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具体学习、锤炼语言呢?
首先,我们要深入生活。
生活是语言最丰富的源泉。要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一个闭门造车、与外面世界无接触的人,是很难如愿的。老舍曾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这话含有很深刻的道理。比如改革开放,神州巨变,即使是村姑野臾、市井平民,也能滔滔不绝地讲述一些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联产承包、农民进城、别出心裁的广告、奇形怪状的楼房、五光十色的舞厅、色彩斑斓的服装、“老九”下海、孔雀东南飞……我们就应该及时学习、了解这些方面的语言。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称赞人民是一班语言的“大家”。语言的“天才”,的确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比如我们讲话常用程度副词——“特”,如“特棒”、“特靓”、“特正”、“特红”、“特香”、“特佳”……数不胜数。通常,广大群众所使用的生活用语更是数量惊人,丰富多彩,活泼动人,这一切也都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
当然,要想锻炼好的口才,还必须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知识贫乏是造成语言贫乏,特别是词汇贫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没有相应的词汇来描写贾府上上下下的规矩、内内外外的礼教,王熙凤的泼辣、干练、狠毒性格就肯定难以惟妙惟肖;如果《水浒》作者不懂得江湖勾当,不懂开茶坊的拉线、收小、说风情,及趁火打劫的种种口诀,他就不可能把那个成了精的虔婆王大娘刻画得绘声绘色。如今,人们都喜欢用“爆炸”这个词来形容某一方面的快速增长,比如:信息爆炸、知识爆炸、人口爆炸等等。
词语是社会生活最敏感的反应器,新词爆炸反映了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反映了我们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青少年只有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练就一副好口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