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29班 曹子轩
中国人是有信仰的,中国人信仰的便是一部《论语》,一脉悠长的儒家文化。春秋战国,一个纷争的乱世,也是中国思想最为璀璨的时代。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可千年之后,只有儒家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屹立不倒,代表着道德的高塔。儒家思想之所以能被广大人民和统治者接受,正是因为它反映了民心,体现了人性的闪光。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以德是孔子“仁”思想的政治体现,也是百姓对统治者的基本愿望,孔子渴望建立一个大同社会,讲道德、守礼仪是他对天下百姓的期望。他也同情天下百姓,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仁政”思想。如今我们再看他的思想,尽管显得有些刻板,但仍为他的远见卓识而惊叹。
“孝”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论语》中谈论孝的内容不胜枚举,可孔子始终没有给“孝”一个准确的定义。面对不同学生的提问,他总能因材施教,给出不同的答案。我们看到孝是“无违”是“敬”是“保持敬爱和悦的容态”,或许孔子想告诉我们,父母的恩爱之情是我们毕生都报答不完的,为父母尽心尽力,便是孝。
孔子并不是个愚顽不化的人。《圣经》中言:“别人打你的右脸,那么把左脸也伸过去。”老子也说:“以德报怨。”可孔子似乎不是“老好人”,他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他提出“以道报怨”的思想,以正直对抗邪恶,这是孔子给我们的答案,也是当今中国的外交智慧。孔子也并非书呆子,他机智,有谋略,懂军事,面对奸险的刁难,他总能巧妙应对。难怪司马迁在为他的记传时感叹:“千古至圣!”
西方人曾到中国以极大的热情传播宗教,可收效甚微,于是西方人感叹:“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们何尝没有信仰!我们信仰道德,我们信仰仁义廉耻,我们信仰孝,千年来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在田野里辛苦劳作,可他们却坚守着自己的信仰,这便是儒家思想的伟大作用吧!
不可否认,孔子的思想有他的局限性,但每当我们吟诵起“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时,心中仍不由得浮现出孔子那可敬可亲的形象,不由得发出一声——“千古至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