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25班 李亚泽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读《论语》,可以修身,可以长见识,可以体会两千多年前孔子的点点滴滴,感受那春秋战国之际的动荡与狼烟。
孔子是圣人,是至圣先师,他的很多言论被当做名言警句。很多人把孔子的话奉为人生的不二法则,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
可我想说的是,孔子的话真的都对吗?
伟大的无产阶级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提出对于历史文化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要用批评的思想去吸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所以例如“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一套必须予以摒弃。孔子曾说:“无友不如己者。”翻译过来就是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我看到这句话时就很疑惑,这种话居然是出自孔子之口,孔子不是主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人吗,虽然师和友不一样,但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不也是向别人学习的过程吗?这样说的孔子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让我们顺着孔子的想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朋友,自己也能变得优秀;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自己也会变得比原来差。但这就有一个悖论,优秀的人就不应该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那么较差的人又如何能与较好的人交友呢!他只能与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交友,这样又怎么能进步呢?整个社会被无形中的几个等级分隔出来,互相之间不流通,又怎么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大同社会呢?况且孔子眼中的大同社会人人都是君子,这样推理的话,那不就人人都没有朋友了吗?而圣人呢,站在世界的巅峰,所见之处都是攒动的人头,四周有谁能比肩?所以最优秀的人就成了最孤独的人。也许孔子就很孤独,不然他怎么会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身边有朋友,又何必去期望朋友从远方来呢?岂不悲哉?
综上所述我们要“友不如己者”。
且不说通过什么判断一个人不如你。人无完人,你所不具备的东西,可能恰巧是他的优点。他别的方面也许不如你,可你们通过交往,互相学习,不也能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吗?与其自己一个人面对挑战,为何不和朋友们一起共同面对?一个人的只会是有限的,但大家的只会是无穷的,团体的能力不是个人能力的加和,而是乘方!那些不如你的人给予你的,可不一定比所谓“圣贤书”要少。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不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友不如己者”的好处吗?
所以,我们要做到“友不如己者”,我们要成为君子,但不能有那股孤傲之气。孤傲害死人,参见中国历史上的各种“诬官案”,尤其是“东林党”案。我们要以史为鉴,那些历史上的教训,躲得开最好,躲不过,日后也好有一方后悔良药嘛。
呜呼!看来至圣先师孔子大人也会有不对的地方,又或许孔子这位圣人有他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但世上总归还是普通如你我的大众多,我们还是不要老拿孔子的高标准来要求我们这些“小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