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种积淀。要建设学校合作文化,首先要知道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全体成员构建和认同的,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等各个领域共同形成的为其认同并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合作学习文化也要取得大家的认同才能成为行动准则。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它产生于学校内部,得到了全体成员的认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个性发展的高度概括,它从全体师生的无数活动中提炼出代表性的精神要素,代表学校精神。它是师生通过教与学等活动,由内而外生成的物质环境、文化气氛和精神氛围。学校文化对教师和学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学校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是指学校整体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制度、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等。从狭义上说,可直接称之为非课堂文化,是指舆论氛围、生活方式、文化娱乐、社会活动、校风校纪、人际关系、校园环境等。学校文化从层次来分,可分为物质形态的文化——环境文化,制度形态的文化——制度文化,行为形态的文化——行为文化,精神形态的文化——观念文化。
在文化气息浓厚的学校,构建合作文化并不困难,但在学校文化薄弱学校构建合作文化就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不论一所学校有没有学校文化,合作学习要想在一所学校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就必须建设学校的合作文化,使合作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为合作学习保驾护航。
学校文化表现为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等,但就总体而言,教师文化总是代表着学校文化,与学校文化是相一致的。在任何学校中,教师文化总是影响着学校的价值系统及学校的传统等。教师文化在学校文化中是最有活力和最具主体意义的文化,它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而,要想建设学校合作文化,首先要建设教师的合作文化。当前,学校改革最为重要的是围绕创造性教学和教研制度,形成专家型教师与培养合作性同事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要在学校全面构建合作文化,就必须形成互助、合作、开放的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可分为合作型和封闭型这两种类型。合作型教师文化是指教师按照某种合作方式,在互动过程中相互、信赖、协作、支持以达到一定目标,从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它又包括人为合作文化和自然合作文化。人为合作文化是指教师之间的合作是由外在行政命令控制的,这是由某种正规而特定的科层程序强制的、可以预测的、局限于特定时空条件的合作。合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科层制度的要求,而不是学校实践的要求和个人的本意。而自然合作文化不是靠行政命令完成,是教师的自愿合作。这种合作往往不会流于形式,教师会自愿交流经验,相互观摩学习,共同寻找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自发、自愿、自主、超越时空的自然合作是合作型教师文化的理想层次。当然,二者都是合作型教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为合作是自然合作的前提,自然合作是人为合作的归宿。无论是哪种合作方式,都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的合作(即学校内部教师间的合作)以及外部合作(教师与别的学校、家庭等外部组织的合作)表现出来。而封闭型教师文化是教师之间疏于合作、羞于评定、信奉独立、相互隔离的特定连接方式和习惯表征。它是建立在个体文化取向基础之上,不愿意和其他教师沟通、学习交流,是一种最普遍的教师文化。
封闭型教师文化会自然地排斥开放和合作,使教师的教学趋于一种彼此孤立的状态,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改革发展。而合作型教师文化由于在教学中重视不同教师之间(包括同学科和不同学科)的交流与沟通,这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师资的资源互补和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这种团结合作的氛围也会直接促成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从而推动学校发展。所以,要构建学校的合作文化,首先要构建教师合作文化。
合作学习是个好东西,但它不是唯一的好东西。它只是许多学习方式中的一种。任何好东西要把它用好,让它发挥效力,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运用技术,不然“教育是一门艺术”就成了忽悠人的话。进行合作学习既要掌握合作策略,又要掌握合作技能。只有在掌握合作技能的前提下,运用合作策略,才能达到合作目标,实现合作目的。合作技能主要倾向于解决情感态度方面的问题,主要表达的是德育的要求。合作策略主要倾向于解决知识能力方面的问题,属于智育范畴。因此,只有熟练掌握合作技能,灵活运用合作策略才能算是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