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约翰逊论合作学习

约翰逊论合作学习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约翰逊兄弟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的界定:“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的教学工作非常复杂,需要不断地对教师、学生、各类团队进行培训,要求教师在系统学习合作学习理论之后,依据课程、学科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相应的课型或培训计划。约翰逊兄弟认为,积极互赖是有效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没有互赖,就没有合作。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是合作学习的又一重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对合作学习进行了这样的界定:“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的教学工作非常复杂,需要不断地对教师、学生、各类团队进行培训,要求教师在系统学习合作学习理论之后,依据课程、学科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相应的课型或培训计划。

约翰逊兄弟提出了与卡甘合作学习原理略有不同的五条基本原理,即积极互赖、个体责任、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人际和小组技能以及小组自治。约翰逊兄弟强调:“不管怎样的合作学习活动,都必须体现这五条基本原理,只有将这些基本原理有机地组合在合作学习中,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成功。”

(一)积极互赖

约翰逊兄弟认为,积极互赖是有效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没有互赖,就没有合作。所谓积极互赖指的是全组学生共有的一种认识,即明确地意识到对组内某位成员有益的事对全组也有益,对组里某位成员有损的事对全组也有损。换言之,积极互赖表明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位小组成员相信全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沉浮与共”“同生死共患难”。具体地说,在一个合作小组中,除非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否则就不会有个体的成功,这就要求每位小组成员承担双重责任:一是学会指定的内容,二是确保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学会这些指定的内容。因此,学生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学生的学习负责,学生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约翰逊兄弟强调积极的互赖关系是促进合作的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并确定了衡量合作学习小组是否真正做到积极互赖的两个标准:一是小组某位成员的利益就是同组其他成员的利益吗?二是合作是确切需要吗?

约翰逊兄弟认为,在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要使学生积极互赖,简单地将他们分组,告诉他们一起活动并不奏效。为此,他们确立了构建小组成员间积极互赖关系的几种方式:

1.目标的积极互赖

所谓目标的积极互赖,是指教师必须确立明确的小组目标,并且每位成员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只是小组目标中的一部分。换言之,小组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例如,签名方法的运用可以确保每位小组成员完成自己的目标。当学生明确小组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在达标过程中所需开展的合作时,他们就建立起了目标相互依赖的积极情感。

2.奖励的积极互赖

奖励的积极互赖指的是当小组达到预定的目标时,每个组员都可以得到相同的奖励。换言之,个体所获得的奖励依赖于小组所获取的成就。例如,当全组成员的测验分数达到或高于某个标准时,每位成员都可获得加分。约翰逊兄弟认为,奖励的积极互赖是促进学生形成合作意识的重要因素,经常庆祝、奖励小组的努力和成功可以提高合作的质量。

3.资源的积极互赖

资源的积极互赖意味着每位小组成员只拥有某一资源,他们必须为小组的成功而资源共享。例如,使每位小组成员只占有完成任务所需的部分资源,为了完成任务,小组成员必须互相分享资料,将个人占有的资源结合在一起,还原为一份完整的资料。如此,就必然促进学生积极互赖、资源共享。

4.角色的积极互赖

所谓角色的积极互赖,是指在达成小组目标过程中每位小组成员扮演互补、互联的角色,共同完成任务。例如,通过给组员安排互补的角色,如朗读者、记录者、检查者、鼓励者、知识解释者等,在学生间创造角色的互赖,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间积极的互赖关系。

除了目标、奖励、资源和角色的积极相互依赖,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促进建构积极互赖关系。例如,使任务成为有序的程序,只有当一位组员完成他所承担的任务时,下道程序的组员才能开展并完成自己的工作,此时任务的积极互赖就产生了;当小组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或座右铭时,即小组成员建立起一个共同的身份时,就产生了身份的积极互赖。

(二)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约翰逊兄弟认为尽管积极互赖是合作学习的首要条件,但由社会能力、心理调适和积极的内在关系所推动的个体间的积极互动则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从本质上说,积极互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奇的魔力,正是由于积极互赖所激发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言语交流,才使得教育的结果发生某种变化。

约翰逊等人强调合作学习必须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积极互动,由此促进彼此学业成绩的提升。在约翰逊兄弟的理论中,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意指学生间相互鼓励,彼此为达成小组的目标、完成任务等而付出的努力。通常表现为:个体彼此提供有效的帮助;交流、分享所需的资源和信息,以便更有效地处理加工这些信息;彼此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合作的绩效;对彼此得出的结论和推理过程提出质疑,以提高对所考虑的问题的决策质量和理解程度;通过努力达到共同目标;影响小组成员为小组目标达成而付出的努力;以信任他人和值得他人信任的方式进行活动;有为双方共同利益而奋斗的决心;保持适度的焦虑和心理压力等。

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和互相支持。

(三)个体责任

所谓个体责任指的是每位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同时掌握分配的任务。个体责任通常是通过对每个学生行为表现的评估来体现的,评估结果反馈给个人和小组,由此可以使每位小组成员意识到自己对小组的成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反馈评估情况,小组成员可以明确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谁需要更多的协助、支持和鼓励,并意识到不劳而获的“搭便车”行为是不允许的。

约翰逊兄弟指出,为了明确个体责任,必须确保每位小组成员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负责。为此,约翰逊兄弟提出了实现个体责任的多种方式:第一,小组规模要小。小组规模越小,个人责任就越大。第二,对每个学生进行测验。第三,随机抽查一个学生,使其向教师或全班同学介绍其所在小组的作业情况。第四,观察每个小组并记录下每位成员对小组的贡献频率。第五,向每个小组委派一名检查员。检查者要求其他组员能解释答案的推理过程和理论依据,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授给他人。

(四)人际和小组技能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既要掌握学科内容,又要学会一定的合作交往技能。所谓人际和小组技能意指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交技能,学会彼此认可和相互信任,准确清楚地与其他成员交流,彼此接纳和支持,建设性地解决成员间的冲突。

良好的社交技能可以使全体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冲突。

约翰逊兄弟强调指出,社交技能并不是自然产生的,人们不是天生就知道怎样与他人有效合作的。如果教师将一些不具备社交技能的学生组成小组并要求他们合作,那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并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像传授学术技能一样,认真地教授社交技能,并激发学生在合作中运用这些技能,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效率。此外,他们还指出,学生的社交技能水平越高,教师对学生运用社交技能的关注越大,合作性学习小组就越能达到更高的学业成就。

(五)小组自治(自评、反思)

约翰逊兄弟认为,有效合作学习的受制因素很多,小组能否进行自我反省是重要因素之一。合作学习小组必须定期地开展自我评价,检查共同活动的情况,从而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约翰逊兄弟认为,小组自治可描述为:在某一活动时间内,小组成员在小组会议中对哪些组员的活动有益与无益,哪些行为可以继续或需要改进进行反思,从而提高小组的活动成效。小组自治能够“使合作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利于合作技能的学习;确保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及时反馈;确保学生在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上考虑问题”。

另外,为了确保小组在自治过程中发挥作用,教师应在每节课结束前留出一段时间给每个合作小组,以检查组员是如何开展合作的。在此期间,小组需要知道哪些行为对完成小组工作有帮助,哪些没有帮助,并决定对这些行为进行取舍。

需要指出的是,小组自治(自评、反思)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要给小组足够的时间,以保证他们能认真地思考与评估自身的活动;为各小组提供一个进行小组反思过程的框架(如“列举出今天你们小组做得好的3件事和你们认为可以改进的一件事”);积极的反馈;使小组反思过程详尽清楚而不笼统;让学生参与小组反思过程;在小组反思过程中不时提醒学生使用合作技能来进行自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