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识字教学基本策略
1.本体入手,一语道破
关于如何开展识字与写字教学,教师可多阅读一些相关书籍。了解汉字之间的内部联系,然后,再从最基础入手,一步步地教导学生认识字音、字义。让学生懂得从基本知识入手,逐步掌握学习汉字的基本规律,提高学习汉字的能力。努力做到:第一,从字形上来说,在汉字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形体,重点应该放在构字能力强、组词能力强、意义明确的独体字学习上,打好基础;随之开始对他们的构词能力进行强化练习,以便于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然后,讲授从合体字中分析出来的不成字偏旁及其由其构成的一串串汉字,达到触类旁通;最后随文教一些其他的汉字。第二,从字音上来说,主要是为了突破同音字繁多的藩篱,如可将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妈、麻、马、骂”,或者相同读音的“朱、诛、珠、株”,或者同音形似的“分、芬、纷”等放在一起教学,讲清其中的区别和联系。第三,从字义上来说,可以分为独体字溯源识字法、合体字字理识字法。如简化后的“鸡”可以解释为“能用手抓住的鸟”(“又”是手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做到按部就班、简明系统,还应注意使用一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两者完美结合、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
2.情景渲染,拼音助读
在学生初学汉字阶段,首先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那二十几个拼音字母,对于庞大的汉字数据库来说,拼音知识的掌握只是学习之始的一小步,但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一小步扎实、扎牢,那么之后的识字与写字将会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在低年级的学生课本中,为了能够更好地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课文中往往都会配上精美有趣的插图给学生的识字及阅读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作为教师则应该在拼音和场景的有力渲染下,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从而达成共识、理解与融合。教师不必要求学生遇到的所有汉字“逢见必写”,写字应遵循由简到繁,由常见到不常见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慢慢熟悉。对于阅读中那些未到时候要求书写的汉字,应发挥学生的无意识记忆,通过拼音助读和汉字复现方式,提高识字积极性和扩大识字量。
3.拓宽渠道,采撷新知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要做到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体味隐藏在汉字背后的奥秘,二要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价值观,将语文学习更好地投放在日常生活之中,时刻秉持着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态度。教师要抓住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有利条件,为学生学习汉字创造和谐、轻松的氛围,如开辟生字栏、阅读窗;带领学生游戏校园,观察标语、口号;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识记汉字,产品的包装、商店的名称、超市的货架标签等。此外,课外读物和工具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识别一些生字,还能对整个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识字量有限,阅读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时刻记住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多鼓励学生,通过家长或教师的帮助来更好地开展阅读活动。
(二)写字教学的基本策略
1.正确执笔,稳住坐姿
不良的写字习惯对学生的写字的质量以及身心发育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其坐姿和执笔方法给予悉心指导,如眼睛距纸一尺远,大拇指与食指捏笔、中指托住笔等。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拍摄每个孩子的写字录像,然后,再比对正确的姿势和执笔方法,让学生寻找差距。
2.基本训练,稳扎稳打
朱熹《童蒙须知》:“凡写字,未问写的工拙如何,且要一笔一书,严正分明,不可潦草。凡写文字,须要仔细看本,不可差讹。”写字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观察汉字笔画和部件(注意部件的变形),从而把字写得端正、整洁;其次是教给学生运笔的技能:怎样起笔、运笔、收笔以及笔画的先后顺序,从而把字写得规范、顺利;再次是对学生进行书写指导,把握部件比例,结构形态,先从各种字格练起,从而把字写得美观、匀称;最后是让学生摹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切忌看一笔写一笔。低段教学的课堂上最好留出10分钟以上时间让学生先练习书写。
3.活动多样,审美培养
汉字较之于其他的语言文字来说,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鲁迅曾在《汉文学纲要》中指出,汉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指导学生把字写对、写会写对、写会不是识字写字教学的唯一任务,还要指导学生把字写好、写美并令其充满无限的写字乐趣。如:让学生自制贺卡、手抄报;组织写字小组,让组内的同学相互评字,共同进步等。另外,在写字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书法艺术,让学生学习汉字的同时也能够适当地领会到一些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学生学习汉字文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关键取决于教师怎样来看待这一教学目标了,如果你把它看的简单,那它也就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认字环节,如果你将它看的复杂,那么它也就会因为你的偏爱而更加充满色彩。通过对汉字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所收获到的就不只是汉字量的增加了,它背后的人文性、情感化及审美性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人生的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识字毫无疑问被认为是第一源头。因为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来说,国民的识字率是紧切地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素质的提高的。面对沉淀千年的汉字,面对日日生新的学生,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环境,识字写字教学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但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需要一代代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汉字文化历久弥新,不断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