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地位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原始社会,教师不是专门的职业,教育活动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推崇“长者为师、以吏为师”。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为官方把持,民间无学术,秉持“学在官府”、“官守学业”。比如,西周时期掌管国学教育事务的人,同时也主持祭祀和国家典礼。春秋战国以后,尤其是漫长的封建社会,教师成为一种职业,担负着教化学生求学和当官的培养任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等西学的传入,学习西方办学体制和形式的新式学堂的开始建立,清末,面临中国被瓜分的危机,时人主张学习国外知识,创办新学。如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等师范类学校的设立,是近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开端。现代社会,教育改革和教改实验风起云涌,大大地推进了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当时的教育改革主要呈现出有学科专业化两种教育价值取向,大大推进了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当代,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倡导教师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部分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技能,无论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上都呈现出迅猛势头。国外有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要有聚焦的内容:期望学生会什么,学生怎样学习以及教师在课堂中会运用的内容、材料、评估和教学方法等。(2)课程活动内容之间的协调、连贯。(3)教师主动、积极参与活动。参与方式主要有相互观察教学法、设计课室中的课程、评论学生的作品以及参与有意义的讨论、联系和反思等。(4)有足够的、使用得当的活动时间。比如有足够的听课、讨论、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5)教师自己的调适与外界的跟进支持。(6)合作学习与发展。合作探讨教学方案,并运用到改进课堂教学中,会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更有效,等等。[1]这些举措也为当下我国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