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礼起源于原始社会,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点。当男性生长发育到可以谈婚论嫁的时候,人们会通过举行成人礼的方式,正式把这个男性当成一个可以负责任的男人看待。在参加活动的时候,由氏族首领对他们进行授权与承认。
冠礼的举办地点都选在宗庙里。古代在实行冠礼的时候,会在十天之前就占卜好良辰吉日。如果这十天中没有良辰吉日的话,就会把日期推移到后面,直到出现良辰吉日为止。选好良辰吉日以后,举办冠礼的家庭会及时把这个消息向亲戚朋友传达。他们会在亲戚朋友当中选出一名男性来担当冠礼主持。行礼的时候,一般都是由最亲密的人为被冠礼者穿礼服,并为他带上帽子。在佩戴帽子的时候,也非常有讲究,每次加冠完毕,都会为被冠礼者送上祝福的话语,人们会纷纷举起手中的酒,一同为他干杯。祝词大意是:在这个祥和的气氛中,祝你在今后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真正承担起男人应负的责任。
最后男子还要向其父母叩拜,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并由来宾为这个男子起名字。冠礼仪式接近尾声的时候男子的父母要起身送来宾一程,把他们送到大门口后,目送他们渐渐离去。自宋代以来,某些地区的冠礼仪式开始变得简单起来,不再宴请亲戚朋友,只是在其家中进行冠礼。
《礼记》中的“冠者礼之始也”是说冠礼仪式是华夏文化的缩影。华夏礼仪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种类型,冠礼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也可以把冠礼理解成为是华夏礼仪文明的起始,《礼记》中的“二十而冠,始学礼”,讲的就是男子二十岁,是践行华夏文明的开始,也是他们成长的新阶段。男子行过冠礼之后,获取了新的思想与行为规范,在冠礼的指引下,他们能快速成长起来,真正融入到社会的规范中去。
周代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不论嫡长子年纪大小都可以继承正统,但继位的前提是必须要行冠礼,如果没有举行冠礼仪式的话,要等到举行冠礼仪式以后才能正式继位。周成王年幼的时候就继得王位,可等他举行完冠礼仪式以后才真正掌握实权。汉朝非常重视冠礼,对行冠礼的人员大加赏赐、减免税赋。魏晋时天子的冠礼被安排在正殿里面,举行冠礼的时候配有乐曲。发展到宋代的时候,行冠礼的年龄被放开,男子在十二岁至二十二岁之间都可以行冠礼。到了明朝的时候,礼仪制度又重新恢复,冠礼再次得到了复兴,上到天子,下到普通庶民都实行冠礼。
随着时间的发展,冠礼已经被逐渐遗忘,但是它却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礼仪传统,也体现了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