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米粉因为它的独具特色而远近闻名。桂林米粉的主要成分是米和卤水,是用大米磨成粉后经过特殊的工艺,秘制而成的。关于桂林米粉的传说很多,但是说法不一。
传说桂林米粉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微服游览桂林山水时,有一个嗜好,喜欢用鲤鱼须、鱼肚下酒。看到漓江的鲤鱼很多,就叫船家打了很多鲤鱼。秦始皇每天都吃大量的鲤鱼,在漓江上游玩了一段时间,杀了成千上万条鲤鱼。激起漓江里的鲤鱼王乱跳,于是船家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浆制成了鱼须(米粉)、鱼肚(切粉)。秦始皇吃了,赞誉不绝。从此桂林米粉就面世了。
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成了千古暴君,老百姓十分痛恨他,于是就把桂林米粉的传说改编成:桃花江上摆渡的年轻人救了漓江的鲤鱼王,鲤鱼王问他需要什么作为报答。年轻人是孝子,说老母亲得了重病,茶饭不思,鲤鱼王听了,就让他学会了制作米粉的工艺,老母亲一吃,胃口也好了,病也好了。因那年轻人是瑶族人,所以传说米粉最早是瑶族人做出来的。从前,米粉作坊的花格窗上,总爱挂一条木制的鲤鱼,就是由此传说得来。
另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据说秦王嬴政为了统一中国,派军征战南越,后来因为水土不服,粮食供应困难,大量士兵经常挨饿、生病。这些西北将士,天生就是吃麦面长大的,但南方盛产大米,不长麦子。伙夫根据西北?面制作原理,用大米做出来了粉条。秦军又采用了当地的中草药,煎制成了防疫药汤,让将士服用,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由于战斗辛苦,士兵们经常是米粉、药汤合在一起吃。这就是桂林米粉卤水的雏形。后来经过人们的改进、加工,而成为别具特色的桂林米粉卤水。
秦始皇统一南方后,将大量北方移民迁徙到桂林,他们来到桂林,把米粉叫成“米面”,这种称谓,一直延续到桂林抗战结束。桂林米粉于是就这样被世人所知,并流传千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