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皇帝做主考官的考试

皇帝做主考官的考试

时间:2023-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根据成绩对其进行排名。殿试从金朝开始到清代都是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所以殿试又被人们称为御试。能参加殿试的这些人都是才高八斗之士。在宋太祖主持的殿试中,有两名进士在回答宋太祖的问题时表现出答非所问的情况,宋太祖开始怀疑两个人的知识水平,并把他们从进士名单中除名,还对贡举的官员实行了问责。宋太祖决定择日亲自阅卷,并重新安排考试。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根据成绩对其进行排名。到了明清时期,殿试后有三甲:一甲就是经常所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从金朝开始到清代都是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所以殿试又被人们称为御试。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则殿试轶事。公元973年,几十名新考取的进士聚集在求学殿,他们将接受宋太祖的亲自考核。能参加殿试的这些人都是才高八斗之士。在宋太祖主持的殿试中,有两名进士在回答宋太祖的问题时表现出答非所问的情况,宋太祖开始怀疑两个人的知识水平,并把他们从进士名单中除名,还对贡举的官员实行了问责。此时只听见朝堂之外传来击鼓声,有名落榜的考生前来控告考场存在不合理性。宋太祖决定择日亲自阅卷,并重新安排考试。这次重新考试以后,录取了36名进士,击鼓控告的考生也成功翻身,被选入进士。所以到了后来,皇帝都会亲自查阅考生的考卷,并公正录用人才。

在殿试中,皇帝为了考核会试中举之人,都会亲自出题,通过考核的成绩来进行排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中举之人的能力水平,让人才真正发挥出其能力,也能有效地把那些试图蒙混过关之人拒之门外。

由于官场中存在一定的腐败,凡是被考官推荐的考生,皇帝都会认真把关,如果皇帝感觉某个进士表现不俗,也能很快提拔他。明清的时候,进士在参加殿试之前必须要在保和殿中参加复试,复试完成以后才能参加殿试。

此时考官会对中举的进士进行点名、发卷,跪拜礼后,拟定选题,然后考生根据选题的内容进行写作。写作的时候没有字数的限制,但必须是一段可以突出重点的文章。当进士们写完以后,皇帝会对他们进行面对面的问答,根据每个人的表现来确立名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