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又称《太史公记》,是由西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分别以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的形式进行编写。其中本纪共12篇,记载的是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载的是诸侯和王公贵族们的事迹;列传为70篇,记载了有关臣子等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共有8篇,主要记载了各种制度的发展过程,及有关天文地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表共有10篇,是用列表的形式来记载一些人物、世系和历史事件。
司马迁所编纂的《史记》既是纪传体史书的代表之作也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其中在列传中还记载了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为后世研究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因此,《史记》被称为是二十四史之首,并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体例,并且首次将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内容综合在一起编撰成书,是中国第一部贯通古今、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书籍。
实录精神是《史记》最大的特色。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秉承着严谨实录、公正客观的态度,对所写事实进行了反复的核对和调查研究,使得《史记》能够真实地反映历史事件。班固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时说:“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刘向对《史记》的评价是“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光在历史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文学方面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后世的很多小说和传记文学都继承了《史记》的叙事方法,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展开叙述。而且很多小说、戏剧等都是从《史记》中提取的素材,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如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和寒川子的《战国纵横》等。
对于《史记》的注解,最有影响力的是“三家注”,即刘宋时期裴?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