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每年五月最后一个周日是儿童钓鱼日。这天不算节日,因为不是法律规定的,只能算民间组织自发形成的——应该是本市的钓鱼俱乐部发起的。
这是我们搬家过来之后第一次参加此活动,前两年都因大雨未去。出发时下小雨,到达后大雨,穿着雨衣还是觉得湿冷难耐,坚持了两小时后无功而返。虽然啥也没钓到,但也觉得颇有收获。
钓鱼对我们全家人而言都是陌生的。丈夫和我两边家族中都找不到会钓鱼或者钓过鱼的亲戚。来了加拿大后,倒是经常在公园的湖边见到人们在钓鱼,不过我们对钓鱼的了解还仅局限在相声中描述的甩钩没甩好钩在旁边人的腮帮子上钩下来一大块肉的印象中。这次能下定钓鱼的决心,真是不容易啊。
下决心去钓鱼纯粹是为了迪迪。这里的孩子从小就在爱好户外运动的氛围中长大,父母往往身体力行,因此孩子们长大了也爱好户外运动。如此周而复始,培养出崇尚运动的民族气质。而华人在运动方面表现不足,对孩子成长和将来融入社会都不利。我从小到大体育课成绩都不及格,丈夫的体育勉强及格、只爱好各种棋类,可见在运动方面我们实在不能给孩子提供什么优良基因。为了弥补不足,我们就多为孩子创造机会,希望他能接触到各类常见的运动,多参与,培养兴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要给迪迪准备一副渔竿。活动前一日下午,我特意去商店里买了一套。店里的渔具琳琅满目,我事先又没有做功课,没有查查都要准备什么,就只好买了个渔竿套装。
迪迪前一天晚上就着急,担心活动日起晚了。活动时间是早晨七点到中午十二点。提前三天,组织者就特意往湖里投放了很多鱼。活动当天,我们早晨八点半到达活动的湖边,看到近处湖边能下竿的位置基本被占满。来钓鱼的几乎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有的还领着大孩子、推着小婴儿。人多,但是不嘈杂,活动的组织者也悠闲地坐在帐篷下,看着往来的人群。我们一看别人的工具,才发现自己准备得太不充足了——最起码,连装钓上来的鱼的塑料袋或者水桶都没有。更别说人家拿着的都是饱经风霜的渔竿,我们的渔竿还在塑封盒子里呢。
转了小半圈,走到一个木头的小栈桥前,看到勉强还有一个人的空位。更吸引我们的是,有几位华人老先生也在钓鱼。我们的渔竿还没装上呢,而且还不知道怎么装呢,急需高参啊!
那几位大叔真不错,和我们打了招呼后,其中一位便主动指导我们安装渔竿。装渔竿可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不是把两节竿插上就行,还需要很多步骤。大叔一看我买的那个套装里零件不全,连铅坠都没有,便把自己包里多余的送给我们一个。安装时下起了大雨,大叔没有穿雨衣,虽然我为他打着伞,但也淋湿不少。大概四十分钟后,我们的渔竿终于被装好了。
大叔又教孩子怎么甩竿。然后迪迪才坐在带来的小马扎上开始他平生第一次钓鱼。这时恰巧一位朋友也带着孩子溜达到这边。朋友算老移民了,来了十多年。他搬来第二年跟着同事学钓鱼,一下子就迷上了,成了钓鱼爱好者——平时有空就钓鱼,晚饭后如果没事儿还来“甩两竿”,早晨他六点就来了!不过他现在怀慈悲心,鱼钩扎饵都扎得浅,鱼咬饵后伤不着嘴,一般都被他放回水中。钓鱼对他而言,就是个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大脑的机会。他说钓鱼很多时候靠运气,比如他今天早晨来得这么早,却一无所获。
雨下得更大了。朋友也没穿雨衣,更没有伞,但对雨好像全无感觉。他的孩子和迪迪一样大。小家伙也没穿雨衣,被雨淋湿了觉得冷,可也无怨无悔地跟着爸爸等着,原来早已被爸爸熏陶成小钓鱼迷了。
坐了将近一小时,朋友把他的三文鱼卵的钓饵给迪迪换上,又重新甩了两次竿,还是没有动静。迪迪已经提出两三次回家申请,我们也觉得太冷了,打算鸣金收兵。朋友说,下周日是我们附近湖边的另一个名目的钓鱼日,孩子们还是可以免费钓。这边成人钓鱼是需要买执照的,每年3月31日更换一次。几十块一份,一个人需要一张,还分淡水鱼、咸水鱼、螃蟹等细类。用什么执照就只能钓什么鱼。规定很细致,比如每次可以拿走两条、不能钓走母螃蟹等。一般都是凭钓者自觉,但渔政警察也会抽查,遇到违反规定的,就要重罚。
正和朋友告别,约下周日再见时,身后响起来“Hello”的问候声。回头一看,嘿嘿,一男一女两位渔政警察来了。他们俩先问候,然后问大家有没有钓到鱼。我们都摇头。女警察问朋友和旁边的那几位大叔,是否都有执照。可能看我俩带着孩子,就一根渔竿,一看就是打酱油的、不专业,所以没问我们。朋友说他有执照,从身边的包里拿出执照给警察看。警察看完了,又问旁边的大叔们要执照。
离开湖边时,雨又小了。敢情这雨就是考验钓鱼人的。20分钟后到家,我们赶紧换下湿衣服,热水热巧克力热奶茶一通猛灌,才缓过劲儿来。迪迪已经忘记了刚才的不耐烦,憧憬着下周去继续钓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