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温哥华不下雪,每年下半年雨,号称“雨哥华”。可能是考虑到尊严问题,作为高纬度地区、比哈尔滨还靠北的地方,怎么好意思总下雨呢?于是这个冬天,温哥华发威了,开始下雪!还是下大雪!
上周一直有红色警报,说北极来的寒流从海上袭来,挟带着大风雪。早几天,大风雪迟到了,朋友圈里就总有人不知好歹地刷屏,嘲笑红色警报不准。大风雪不畏流言,稳稳当当地磨蹭着,周六凌晨终于来临了。这一来可不要紧,真是让人见识到厉害。据气象统计,上一次这样发威还是二十年前。
还算不错,没有大风,只是局部地区电缆被刮坏了。周末有朋友发帖说:“周六的早上,天上没鸟,路上没车,家里没电,只剩下冷”,晚上她家还没来电,她发朋友圈说还在享受烛光晚餐。断电的人家不多,绝大多数本地朋友发的帖子都是在扫雪。我们小区的微信群里也挺热闹,华人邻居们在扫雪间隙都上来打卡,更新自己当天的扫雪次数和心得。由于雪是下下停停,所以每次停了,总有人出去扫雪,比如我们。我们家只有一把雪铲,丈夫和我两人轮流出去活动筋骨,其间还组织孩子参加了一次“战斗”。可是每次都是刚扫完,雪就开始下,下得很快,迅速把刚扫完的地方覆盖如初。有个邻居悲痛地上了照片,对比扫前和扫了被覆盖的没区别的状态。晚上睡觉前,我们已经扫了五次了!
政府规定,落雪后各家必须负责家门口的人行道的清理。我们小区没有人行道,但也不能放松扫雪,因为小区随山势而建,道路起起伏伏,受冰雪阻挠很容易出不去。上周一,大风雪的前奏小雪初停,丈夫开车送孩子上学时就差点没开出小区,马上体会到四轮驱动和雪胎的好处。接下来两天,为了迎接这场大风雪和这个声色俱厉的冬天,我们抓紧张罗着换了四轮驱动汽车,但雪胎需要预订,要几天后才能到。于是,当红色警报成为现实时,这周送孩子上学的重担被和我们拼车接送孩子的妈妈主动承担了。她的车是大号的宝马,刚更换了加宽雪胎,看着跟坦克似的。她丈夫经常出差,家里家外都靠她,因此注重各种装备的配置。
接送孩子上学真是个大任务啊。备战备荒的食品物资可以多准备,孩子的课外班可以请假不去,但学校不会随便关门,不关门就总要想办法送去。最近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教育局网站。网站6:30会发布消息,宣布学校当天是否开门。这天早晨大概查阅的人太多,网站拥堵宕机。还好,教育局有推特和脸书同时更新。有热心群众于6:47拷贝了推特照片——今天学校10:00开门——传到微信群里。这张照片被大家接力发送,7:10时,我收到了并继续积极扩散。和开“坦克”的妈妈说了,她说她正好努力先铲雪。她那么瘦弱,细胳膊细腿儿的,这么厚的雪可真不容易铲。我建议她不要开进小区了,让我家孩子爹带着孩子走到小区门口等她。担心她一个人开车心里没底,我还建议她带上我家孩子爹。她说大概她独自开车还行。我说反正孩子和他爹都准备好了,你开出来感觉一下,看心情选带几个吧。
送走丈夫孩子,刚坐下来,就有其他妈妈发消息。那个妈妈也是和其他家长拼车,她说今天该她送,“他们一早就把孩子送来了,被我这个没本事的砸手里了”。我说我们是搭车的,但是派爸爸去预备陪驾。现在出去十多分钟了,爸爸还没回来,估计是被选中陪驾了。“陪驾”输入成了“陪嫁”,引得我俩都大笑一通。一会儿,她发消息说,和他们拼车的爸爸从公司开来装备雪胎的卡车来送孩子上学了。再一会儿,我收到开“坦克”的妈妈的消息说,她和“陪嫁”已经顺利从学校返回了,不过要先把“陪嫁”带到她家,帮她铲铲雪再回来。我说:“没问题,反正都已经‘陪嫁’了,你说了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