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BC省的“天才计划”的第二步是培养天才。培养可分为普遍培养和专门培养。
所谓普遍培养,是指学生入选之后每周集中起来,由负责老师在学校上一堂专门的课。这些课并不教知识,主要是侧重于学生的智力开发、逻辑培养、语言训练、计算机运用等,而且也都是伴随着一些游戏、活动展开,没有固定的课程材料。从学前班到高中毕业的各级学校中,都设有这样的课程。每学期有专门成绩单。成绩单中,老师会写上本学期教课的重点及对学生上课情况的评价。
比如迪迪四年级的第三个学期,上的主要是运用Scratch语言做设计。成绩单上,老师先概述了课程情况,“本学期继续学习Scratch。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并提交了包括剧情大纲、人物设计、主要问题如何解决的作业方案。学生们也互相展示了自己设计的项目。另外,学习了停格动画。运用软件中的一些工具,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创作出不同的动画。同时,我们也讨论了软件工业与现实社会的关联”。之后,是对迪迪学习情况的具体介绍和对迪迪的评价。
专门培养,则是指各个市教育局为这些学生设计的专门的班级(MACC班)。加拿大的教育由省政府的教育厅负责,直接落实到市一级的教育局。各市教育局有相当大的自主性,能动性也非常强,围绕省内的“天才计划”都有各自不同的课程设置。入选计划的孩子们自愿报名,完成一系列申请和考试,教育局专管人员根据申请陈述、考核成绩、原学校负责老师的推荐、入选计划时的官方成绩单等,综合评定后,进行录取。
大体而言,不是计划内的学生都愿意去MACC班学习,也不是报了MACC班的都能进入。我问过两位计划内、没有报MACC班学生的家长,他们不报名的理由雷同:第一,因为MACC班所在的学校都比较远,他们宁愿上片区内的,这样接送方便;第二,现在绝大多数同学都去片区学校,如果他们的孩子去了MACC班,就不能和朋友在一起了;第三,学习虽然重要,但他们宁愿孩子自由成长,不要太多学业压力;第四,他们都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片区学校也能学习好。
申请过程是对孩子和家长的双重考量。每一届家长的申请陈述准备都不大一样。上一届是家长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的孩子。上一届之前的两届,不需要家长写陈述,只要孩子去考试。到了我们这届,家长要回答五个问题,每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超过255个单词。因为是在线填表格,有时间限制,教育局网页上提醒家长先将五个问题的答案准备好,再直接粘贴上去。
五个问题是:你认为你的孩子最强的能力是什么及他们怎么样才能学得更好;你的孩子从哪些方面获益;你的孩子的特殊的能力、禀赋或才华是什么,对什么有热情;你的孩子获得过哪些奖、荣誉、表彰;你还想介绍孩子的哪些方面。
孩子们在报名后的次日,被集中在一起参加了个小考试。考试除了数学、逻辑等测验,还有几个问题。老师说:“标准的答案大家都知道,但我们需要诚实的答案。”这些问题包括回家是否看电视,回家是否学习,是否喜欢写作业等。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只录取一个人上MACC班,你觉得应该是你吗?为什么?”
MACC班和普通班最大的区别是提倡IEP。IEP的全称是个人教育机会,即老师、家长和学生联手,按照每位学生的特点,制订适合他们个人的学习计划。这就意味着老师会减少统一授课的量,强调学生自学,需要学生有自学的能力、动力、自我约束力。
MACC班的课程也不同于普通班,MACC班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读写能力、计算能力、自主学习、项目导向性学习。比如迪迪班里的数学课,老师会让学生自己看课本和做题,有问题老师指导,如果完成一章,就申请网上考试。直接的结果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程度是不同的。成绩单上会有详细的反映。
例如,一个MACC班学生的成绩单主体是四页,内容包括:关于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目标设定、分析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养成的评定和对学生的评价;针对学生本学期具体学习表现的建议和学生的答复;数学学习的具体进度和老师的评分、评价;其他科目的重大进展,各科具体评分,学习态度、习惯、效率、行为的评定。从成绩单内容的分布也能看出来,与本地其他教育理念相似, MACC班是以能力、方法、习惯为培养的重点,即在意的是过程而非最后的结果。
MACC班之后,高中期间专向的计划培养是荣誉班,不过学生们可能会选择更普遍的AP计划、IB计划等,也有学生回归到常规教育,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申请到UBC的少年班。无论何种计划,都属于加拿大义务教育体系,是公立的,对居民而言是免费的。家长不需要托关系、请客、送礼、找学区房、找指标,学生凭自己的实力和兴趣去申请,申请成功绝对是锦上添花,没有申请到也不是从此就与成功无缘,因此大家都很轻松。
总体而言,本地貌似平淡简单的公立教育确实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学得多好、多深、多超前,就看学生自己了。伯乐总在那里,千里马不必担心被埋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